岁交冰未泮,地卑海气昏。
子有京师游,始发吴阊门。
新黄含远林,微绿生陈根。
诗人感时节,行道当忧烦。
古来濩落者,俱不事田园。
文如金石韵,岂乏知音言。
方辞郡斋榻,为酌离亭樽。
无为倦羁旅,一去高飞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岁交冰未泮,地卑海气昏。
子有京师游,始发吴阊门。
新黄含远林,微绿生陈根。
诗人感时节,行道当忧烦。
古来濩落者,俱不事田园。
文如金石韵,岂乏知音言。
方辞郡斋榻,为酌离亭樽。
无为倦羁旅,一去高飞翻。
赏析:
首四句:
“岁交冰未泮,地卑海气昏。”
描述了时间的流转和环境的变迁。”岁交”指的是年交替之际,”冰未泮”说明天气寒冷尚未消融,”地卑”意味着地势低洼,”海气昏”则形容海水的雾气蒙蒙,使得天色昏暗。这四句描绘了一个冬日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季节转换时自然现象的感受。
第五至八句:
“子有京师游,始发吴阊门。”
这里“子”代指作者的朋友或同僚,他们正从吴阊门出发前往京城。”吴阊门”是苏州的一个重要城门,代表了离别的地点,同时也暗示了即将踏上长途旅行的启程。
第九至十句:
“新黄含远林,微绿生陈根。”
通过对比新生的黄色花朵与老树的新芽,诗人表达了时间流逝和生命更迭的主题。黄色代表秋色,而绿色则暗示春天的到来,象征着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第十一句至第十二句:
“诗人感时节,行道当忧烦。”
诗人因季节变化而感受到时光的流转,并思考自己作为行者应当如何面对路途中的困难与挑战。这里体现了诗人对旅途中可能出现的忧虑的预感。
第十三至十四句:
“古来濩落者,俱不事田园。”
引用了古代失意之人不从事农耕生活的例子,强调了即使在艰难时期,仍有人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
第十五至十六句:
“文如金石韵,岂乏知音言。”
这里的“文如金石韵”比喻诗歌如同坚硬的石头和清脆的金属一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诗人自信其作品能够得到赏识,即使没有听众也不担心(“岂乏知音言”)。
最后两句:
“方辞郡斋榻,为酌离亭樽。”
表示诗人即将离开自己的书房(郡斋),前往朋友处共聚。“离亭樽”暗示了离别的场合,饮酒庆祝即将到来的相聚。
结语:
“无为倦羁旅,一去高飞翻。”
诗人鼓励友人不要因为旅途的辛苦而感到疲惫,并相信他们很快就会重逢,各自展翅高飞。这句话充满了乐观和希望,鼓励人们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的态度。整首诗通过对季节变换、旅行、人际关系和个人抱负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