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鸣佳禽,僧斋日幽寂。
高林晚露清,红药无人摘。
春水不生烟,荒冈筠翳石。
不应朝夕游,良为蹉跎客。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游南斋》。
诗句释义及注释
- 池上鸣佳禽,僧斋日幽寂:池塘边有美妙的鸟儿在鸣叫,僧人的斋室宁静而寂静。
- 高林晚露清,红药无人摘:傍晚时树林上的露水显得格外清新,而红花芍药无人采摘。
- 春水不生烟,荒冈筠翳石:春天的水面没有雾气,荒芜的山冈上长满了竹子和石头。
- 不应朝夕游,良为蹉跎客:不应该整天游玩,否则就会浪费时间成为浪荡的人。
译文
池边鸟儿鸣叫声清脆悦耳,僧房内静悄悄无一人打扰。
夕阳下的树林上露珠晶莹透亮,红花芍药无人欣赏采摘。
春日里水面清澈不见烟雾,荒芜山冈上长满绿竹与青石。
不应整日游荡不务正业,否则将成为浪费时光的浪荡子弟。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宁静的寺庙环境和自然景观,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遁世隐居的生活态度。首句“池上鸣佳禽”,以动写静,营造出一幅宁静的池塘景象;第二句“僧斋日幽寂”则进一步描绘了寺庙中僧侣的日常生活,以及环境的清幽。第三句“高林晚露清”中的“高林”可能指远处的山林,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的高远意境。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追求的重视。“红药无人摘”可能暗指那些无需人采摘的野花,象征着自然之美无需人为的雕琢。“春水不生烟”则描绘了春天水面的清澈透明,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最后两句“不应朝夕游,良为蹉跎客”反映了诗人对光阴易逝、虚度光阴的担忧,提醒人们要珍惜时光,不要成为无所作为的浪荡之人。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