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身齿多暮,息心君独少。
慕谢始精文,依僧欲观妙。
冽泉前阶注,清池北窗照。
果药杂芬敷,松筠疏茜峭。
屡跻幽人境,每肆芳辰眺。
采栗玄猿窟,撷芝丹林峤。
纻衣岂寒御,蔬食非饥疗。
虽甘巷北单,岂塞青紫耀。
郡有优贤榻,朝编贡士诏。
欲同朱轮载,勿惮移文诮。
【题解】
此诗作于诗人隐居的西林精舍。“题从侄成绪西林精舍书斋”,说明诗是写给他侄子成绪的书斋之作。
【注释】
栖身:寄居,居住。齿多暮:指人年事已高,齿发皆白。息心:安息心志。君独少:你独自少有。慕谢:以谢灵运为慕。文:文章。依僧:依顺僧人。欲观妙:想观赏精妙之处。冽泉:清冷的泉水。前阶:庭前的台阶。清池:清澈的池塘。北窗:北面的窗户。果药:果实和药材。敷:生长。松筠:松树和竹。疏茜:稀疏而青翠的颜色。屡跻幽人境:多次登临幽静的境界。芳辰:美好的时光。采栗玄猿窟:采集栗树中的黑猿洞。玄猿:黑色猿猴,一种野兽。撷芝丹林峤:采摘灵芝在山间小路上。丹林:红色的树林。纻(zhù)衣:粗布的衣服。寒御:寒冷时御寒。蔬食:吃蔬菜。甘巷北单:甘愿生活在偏僻小巷中。巷北单:偏僻小巷,这里指隐退生活。青紫耀:青绶黄印显耀。朱轮:朱红的车辕,指朝廷官位。郡有优贤榻:郡里有一个优待贤才的榻。朝编贡士诏:朝廷编录进贡士的诏书。朱轮载:指朝廷官员乘坐朱轮车,即指朝廷官职。欲同朱轮载:希望与朝廷官吏一样,享受优厚待遇。勿惮移文诮(qiào):不要害怕移文责备。移文:公文,书信。诮:责备。
【译文】
我年事已高,齿发皆白;你独自很少忧虑心志。我仰慕谢灵运的文采,想观赏精妙处;依顺僧人想观赏精妙处。清泉从庭前台阶流下,清澈池水映照着北窗。果实和药材生长着,松树和竹子稀疏而青色,颜色很美。我多次登上僻静的境界,每遇美好时间就远眺。采集栗子的黑猿的洞穴,采摘灵芝在山间小路上。粗糙的衣服不能御寒,蔬菜饮食不能充饥。虽然甘愿生活在偏僻小巷中,怎么能堵塞朝廷显贵的荣耀呢?郡里有优待贤才的榻,朝廷编录进贡士的诏书。想要与朝廷官吏一样,享受优厚待遇,不要害怕移文责备。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是一首赠诗,也是一篇自况诗。
诗的前四句,表达了作者对侄子成绪的关切和期望。开头“栖身齿多暮,息心君独少”两句,点出“栖身”二字,可见成绪已久寓于此地。“慕谢始精文”,表明他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依僧欲观妙”,则表明他好学不倦、求知欲望强的性格特点。
后六句,写诗人对侄子寄予的厚望以及自己的抱负。“冽泉前阶注,清池北窗照”,这两句描绘了成绪书斋周围优美的景象,其中“冽泉”一词暗示成绪的生活清苦,但精神上却十分满足;“清池北窗”则写出成绪书斋环境幽雅,远离尘嚣;“果药杂芬敷,松筠疏茜峭”,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成绪书斋周围的环境,其中“果药杂芬敷”,表明成绪书斋周围生长着各种植物,这些植物散发出芬芳的气息;“松筠疏茜峭”,表明这些植物的枝干苍劲挺拔,给人一种峻峭的感觉。
后两句“屡跻幽人境,每肆芳辰眺”,则是说作者多次登上这个幽静的境界,常常在这里眺望美景。这里的“芳辰”一词,暗示了成绪书斋周围的自然环境非常美丽,让人陶醉不已。
最后两句“采栗玄猿窟,撷芝丹林峤”,则是说作者经常去采一些栗子,然后放在黑猿的洞穴里;同时他也喜欢到山林中寻找灵芝草。这两句既写出了成绪书斋周围的自然环境,也表现出了成绪书斋主人的性格特点——热爱大自然,喜欢探寻自然之美。
整首诗以问答的形式展开,通过对侄子成绪书斋周围的环境和氛围进行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侄子的关心和期望,同时也表现了作者自己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