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上东冈,朝日照野田。
野田双雉起,翻射斗回鞭。
虽无百发中,聊取一笑妍。
羽分绣臆碎,头弛锦鞘悬。
方将悦羁旅,非关学少年。
韬弓一长啸,忆在灞城阡。
【注释】
走马:骑马。东冈:指山岗。朝日:早晨的太阳。野田:野外田地。双雉:两只野鸡。射雉:指打猎。百发中:形容射击准确。聊取一笑妍:聊以自解,取笑而已。羽分绣臆碎:箭羽穿破箭袋。头弛锦鞘悬:箭袋上的丝绳断了。方将悦羁旅:刚要使羁旅之人高兴。非关学少年:和年轻没有关系。韬弓:把弓箭收起来。灞城阡:灞水岸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公元754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在长安郊外打猎时所作,写他骑马追逐野鸡的情景。
诗的前四句写打猎前的准备活动。首句说诗人骑着马直奔东冈。“走马上东冈”,点明时间和地点,表明诗人是在一天开始的时候,即早晨,去郊外打野鸡的。次句点出猎的是雉,说明诗人正在从事捕杀野鸡的活动。三、四句具体描写了狩猎的过程。“起”字用得极为精当,它形象地描绘了一只野鸡振翅高飞,从空中向地面俯冲下去的情景。诗人在马上挥鞭驱赶着猎物,随着猎物的移动,他的心情也随之紧张起来。“翻射斗回鞭”一句生动地表现了猎手们奋力追赶的情景。这既是对前面打猎活动的概括,也是诗人当时心情的写照。五、六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狩猎的场面。“虽无百发中,聊取一笑妍。”意思是尽管不能每次射中,但能逗得主人开颜一笑,也就满足了。这是全诗的高潮。最后两句,诗人由打猎转入抒情,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羽分绣臆碎,头弛锦鞘悬。”写猎物被射死的情景。这几句既写出了猎获的艰难,又表现出作者在猎获过程中的喜悦心情。诗人之所以能如此高兴,一方面是因为他终于成功地猎获了猎物,另一方面则因为这次外出打猎,正是为了解除羁旅之愁。“方将悦羁旅,非关学少年。”这两句紧承上文而来,说明诗人之所以高兴,与年轻时的爱好无关,而是出于对羁旅生活的暂时摆脱,所以心情特别舒畅。
这首诗写得十分生动传神,富有情趣。诗人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气的春光图。同时,诗人在描写中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典故词语,如“东冈”、“朝日”、“斗回鞭”、“一笑妍”等,这些词语不仅为诗增添了色彩,而且也使诗歌更加含蓄典雅、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