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观风自南国。浮舟大江屹不前,蛟龙索斗风波黑。
春秋方壮雄武才,弯弧叱浪连山开。愕然观者千万众,举麾齐呼一矢中。
死蛟浮出不复灵,舳舻千里江水清。鼓鼙馀响数日在,天吴深入鱼鳖惊。
左有佽飞落霜翮,右有孤儿贯犀革。何为临深亲射蛟,示威以夺诸侯魄。
威可畏,皇可尊,平田校猎书犹陈。此日从臣何不言,独有威声振千古,君不见后嗣尊为武。
汉武帝杂歌三首
汉天子,观风自南国。浮舟大江屹不前,蛟龙索斗风波黑。
春秋方壮雄武才,弯弧叱浪连山开。愕然观者千万众,举麾齐呼一矢中。
死蛟浮出不复灵,舳舻千里江水清。鼓鼙馀响数日在,天吴深入鱼鳖惊。
左有佽飞落霜翮,右有孤儿贯犀革。何为临深亲射蛟,示威以夺诸侯魄。
威可畏,皇可尊,平田校猎书犹陈。此日从臣何不言,独有威声振千古,君不见后嗣尊为武。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的第三四句。全诗通过描写汉武帝在漠北大战匈奴的故事,赞扬了汉武帝英勇无敌、威震天下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安定、民族统一的渴望和追求。
诗的第一句“汉天子,观风自南国”描绘了汉武帝站在北方边境,俯瞰着南方的景象,体现了他的雄心壮志以及对国家的关心和责任感。第二句“浮舟大江屹不前,蛟龙索斗风波黑”则形象地描绘了汉武帝乘船在大江上行驶时遇到的困难和危险,展现了他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诗的第三四句“死蛟浮出不复灵,舳舻千里江水清。鼓鼙馀响数日在,天吴深入鱼鳖惊。”则进一步描绘了汉武帝战胜敌人后的壮观场面。当敌军被击败后,死蛟浮出水面不再显灵,而汉武帝乘船的行列却依然浩荡千里,江水清澈见底。鼓声余韵还在回荡,天吴之军深入敌阵,使鱼鳖都感到惊恐。这既展示了汉武帝的英勇和威严,也表达了他对敌人的强烈震慑。
诗的第五六两句“左有佽飞落霜翮,右有孤儿贯犀革。何为临深亲射蛟,示威以夺诸侯魄。”则进一步描绘了汉武帝的英勇形象。左有佽飞般的勇士,右有孤儿般的战士,他们勇敢地冲向深渊射杀蛟龙,以此彰显皇帝的威严和力量,震慑诸侯。这不仅展示了汉武帝的英明神武,也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怀。
诗的第七八两句“威可畏,皇可尊,平田校猎书犹陈。此日从臣何不言,独有威声振千古,君不见后嗣尊为武。”则总结了整首诗歌的主题。汉武帝的威名和功绩是不可撼动的,他的英明和智慧将永远被人们铭记。他的后代子孙也将继承他的遗志,继续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这首诗通过对汉武帝的英勇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繁荣、民族和谐的向往和期待。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汉武帝英勇无畏、坚定果敢的品质的赞美和钦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