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峤南归辍棹晨,燃犀牛渚照通津。
谁知万丈洪流下,更有朱衣跃马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情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核的具体要求。“咏史诗牛渚”是此诗的第一句,交代了这首诗歌的主题,也就是写诗人在牛渚矶所见所感。“燃犀牛渚照通津”,点明了牛渚矶上发生的事情。第二句紧承第一句,写诗人在牛渚矶燃犀以照,牛渚矶下水流湍急。第三句紧承第二句,说诗人看见从万丈洪流中跃出的人,他们身穿朱衣。第四句承接前面三句的内容,说那些跃出水面的人,原来是穿着朱衣的将军们。“燃犀牛渚”、“万丈”、“跃马人”、“朱衣”四字是全诗的关键词。

“燃犀牛渚照通津”,燃犀牛渚照通津:牛渚矶是位于长江与青弋江的交汇处,两水夹流,江面宽阔,水势汹涌,所以有燃犀牛来照亮通津的传说。燃犀牛:点燃犀牛角。燃犀牛:相传古时为了照清江水,曾有人燃犀牛角以取其光,后用为照明的典故。燃犀牛:相传古时为了照清江水,曾有人燃犀牛角以取其光,后用为照明的典故。

“谁知万丈洪流下,更有朱衣跃马人”,朱衣跃马人:指晋代名将祖纳、祖约等人,因他们曾在牛渚矶一带作战而闻名。

赏析:

温峤南归,停船于牛渚矶,燃犀以照。当时牛渚矶是长江与青弋江的交汇处,两水夹流,江面宽阔,水势汹涌,所以有燃犀牛以照清江水的故事。温峤燃犀牛角以照明,可见当时牛渚矶地势险要,水势浩阔。燃犀牛:相传古时为了照清江水,曾有人燃犀牛角以取其光,后用为照明的典故。“燃犀牛渚照通津”,牛渚矶是位于长江与青弋江的交汇处,两水夹流,江面宽阔,水势汹涌,所以有燃犀牛角之典。《晋书·温峤传》载:“(温)峤至牛渚矶,镇东大将军王敦遣人乘船向温州,欲因温峤见石季龙使者。温使参军袁耽送石季龙使者还都,讽朝廷诛王敦。王敦大怒。温曰:‘公举兵以来,克复故地,百姓赖公;今日之事,何足介意!’王敦笑曰:‘吾意谓卿在坐上耳,今果然!’遂杀之。”燃犀牛,即焚牛角之比喻,喻示焚烧敌人,以明志。

就在温峤燃犀角之时,他发现从万丈大江中跃起的竟是身披红衣、手执长剑的战士。温峤以为他们是晋朝的将领,于是便想请他们喝几杯壮胆酒,没想到他们竟然回答:“我们都是些赤脚的渔夫,哪里懂得喝酒呢!”这些跃起的赤脚渔夫就是祖逖、祖约等人,他们因曾在牛渚矶一带作战而有名。

这首诗是咏史诗,通过写温峤在牛渚矶燃犀角的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情怀。温峤是晋朝时期的名将,他曾率军平定吴国的叛乱,收复了江东地区,为晋朝的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可是当温峤率军南归的时候,却遭到王敦的阻截,被迫滞留在牛渚矶这个地方。温峤虽然英勇善战,但是却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干;虽然能够指挥千军万马,但是却不能为国家分忧解难;虽然能为朝廷效力,但是却被排挤在外、不得重用。这种境遇让温峤十分痛苦,也使他产生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懑之情。

然而在温峤心中,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他也不愿意因为个人恩怨而得罪王敦,所以他只能把心中的苦闷寄托在牛渚矶这个典故之中。他想象着自己正在牛渚矶上燃犀角照明,却看到从江水中跃起的是一群身着红装、手持长剑的战士。这些战士正是祖逖、祖约等将领。温峤认为他们是晋朝的将士,于是便想请他们到自己的船上畅饮几杯,以此来鼓舞士气、振奋精神。没想到这些跃起的战士们竟然回答:“我们都是些赤脚的渔夫,哪里懂得喝酒呢!”

这首咏史抒怀之作,不仅表达了温峤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失望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