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知足反田庐,玉管东门饯二疏。
岂是不荣天子禄,后贤那使久闲居。
咏史诗·东门
何人知足返田庐,玉管东门饯二疏。
岂是不荣天子禄,后贤那使久闲居。
注释与赏析
一、何人知足反田庐
- 何人知足: 何人能够满足于返回简朴的田野生活?这里的“知足”表达了一种对物质享受或权力地位的淡泊。
- 反田庐: 返回田庐即回到简单的乡村生活中,反映了诗人对于都市生活和官场生活的厌倦。
二、玉管东门饯二疏
- 玉管: 比喻高贵或重要的象征,此处可能是形容某种高官或贵族的身份。
- 东门饯二疏: “饯”在古代多指送行,这里可能是指为两位被贬官员送行的场面。
三、岂是不荣天子禄
- 岂是不荣: 难道不荣耀吗?表达一种疑问,暗示了作者对朝廷荣誉和官职的珍视。
四、后贤那使久闲居
- 后贤: 后来的贤能之士,暗含对当前政治环境的不满及对贤才的呼唤。
- 那使久闲居: 使得贤者长时间闲置不用,表达了对人才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的遗憾和批评。
作品赏析
《咏史诗·东门》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诗句,描绘了一个关于知足与否、荣辱观念、以及官场现实的深刻主题。诗人通过对一个场景——东门送别——的描述,引出了对名利与人才使用问题的思考。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不满的情绪,也体现了其对理想政治状态的追求。
结语
《咏史诗·东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