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帝荒唐不解忧,大夸田猎废农收。
子云徒献长杨赋,肯念高皇沐雨秋。

咏史诗·射熊馆

汉帝荒唐不解忧,大夸田猎废农收。

子云徒献长杨赋,肯念高皇沐雨秋。

注释:

  • 《咏史诗·射熊馆》是唐代诗人胡曾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 “汉帝”指的是汉朝的皇帝,这里指的是西汉时期的皇帝刘彻,他被称为“汉武大帝”,因为汉武帝在位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和建设。
  • “荒唐”在这里形容刘彻的行为荒淫无道,不关心国家大事。
  • “不知忧”意味着刘彻对国家的忧虑毫不在意,完全沉迷于个人的享乐之中。
  • “大夸田猎”描述了刘彻喜欢进行大规模的狩猎活动,以此来彰显自己的权威。
  • “废农收”表明由于刘彻的过度狩猎和田猎活动,导致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农民们无法正常耕种。
  • “子云”指的是西汉文学家扬雄,他的代表作《长杨赋》是一篇华丽的辞赋,但与本诗主题无关。
  • “徒献”表示徒劳无功,只是白白地献上自己的才能和作品。
  • “长杨赋”即指《长杨赋》,这是扬雄的作品,虽然华丽但不切合本诗的主旨。
  • “肯念”表示是否还记得或关心。
  • “高皇”指的是汉高祖刘邦,本诗通过对比刘彻的行为,暗示如果刘邦还活着,一定不会像刘彻这样荒淫无度。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汉武帝刘彻的批评。刘彻作为西汉的开国皇帝之一,其统治时期确实有很多值得称颂的功绩,如开疆拓土、修建长城等。然而,诗中指出刘彻最大的问题在于过分追求个人享乐,忽视了民生问题。这种对历史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方式,体现了胡曾在诗歌创作中所特有的历史观和现实关怀。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胡曾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对于当时政治状况的看法和对百姓生活的同情。

胡曾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象征手法,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述,传达了对现实不满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知识和人文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