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关一自有氛埃,年少从军竟未回。
门外尘凝张乐榭,水边香灭按歌台。
窗残夜月人何处,帘卷春风燕复来。
万里寂寥音信绝,寸心争忍不成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独不见》,它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位从军士兵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杂曲歌辞独不见(第一句): 这是一首抒情诗,主题是表达对远方亲人或朋友的深切思念。”杂曲”通常指的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分类,这里指代诗歌的类型。”独不见”则表达了诗人独自面对这种情感的状态。
玉关一自有氛埃,年少从军竟未回(第二句): “玉关一”可能是指某个地名或象征性的地点,如边关、战场等。”有氛埃”意味着这个地方充满了战乱和尘埃。诗人年轻时参与了军事行动,但最终没有返回家乡。”竟”字表明了事情的结果,即未能如愿以偿。
门外尘凝张乐榭,水边香灭按歌台(第三、四句): 这两句描绘了战争结束后的景象。”门外尘凝”暗示着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混乱,”张乐榭”可能是指战时的音乐场所,而”水边香灭”则描绘了战后环境的变化,可能是由于战争导致的毁灭性打击。”按歌台”可能是指战争之前人们欢聚一堂享受音乐的地方,而战争后变得无人问津。
窗残夜月人何处,帘卷春风燕复来(第五、六句):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战后的孤独与失落感。”窗残夜月”可能是指夜晚的月亮映衬着破败的窗户,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人何处”表达了诗人对于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帘卷春风”可能是指在春天来临的时候,窗帘被风吹起,象征着生机和希望的到来。同时,”燕复来”也可能寓意着尽管经历了战争的破坏,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依然存在。
万里寂寥音信绝,寸心争忍不成灰(最后两句): 这两句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即表达了无尽的寂寞和思念之情。”万里寂寥”形容诗人身处异地,远离家乡,感到无比的孤寂。”音信绝”则进一步强调了与家乡的联系已经断绝,无法收到任何消息。”寸心争忍不成灰”则是诗人对自己情感的无奈与痛苦,即使内心深处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也难以抑制自己的悲伤和失望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一位从军士兵对家乡的无限思念。诗人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玉关”“张乐榭”“按歌台”等,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战争前后的环境变化,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窗外残月”、“帘卷春风”等画面,既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忧伤的氛围,又反映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战争残酷现实的反思。此外,诗中的“寸心争忍不成灰”也表现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亲情、友情的珍视。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沉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