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有两毛遂,鲁闻二曾参。
慈母犹且惑,况在行路心。
冠冕无丑士,贿赂成知己。
名利我所无,清浊谁见理。
敝服空逢春,缓带不着身。
出游非怀璧,何忧乎忌人。
正须自保爱,振衣出世尘。

陇右途中遭非语

赵有两毛遂,鲁闻二曾参。

慈母犹且惑,况在行路心。

冠冕无丑士,贿赂成知己。

名利我所无,清浊谁见理。

敝服空逢春,缓带不着身。

出游非怀璧,何忧乎忌人。

正须自保爱,振衣出世尘。

注释:

  1. 赵有两毛遂:指赵国的两位贤士毛遂和荀卿。
  2. 鲁闻二曾参:指鲁国的两位贤士曾参和子贡。
  3. 慈母犹且惑:比喻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也难免会有疑惑。
  4. 冠冕无丑士:意为在权贵面前也不乏正直之士。
  5. 贿赂成知己:通过金钱或礼物结交朋友。
  6. 名利我所无:我追求的是名利,但我没有。
  7. 清浊谁见理:谁能够看到清和浊的道理?
  8. 敝服空逢春:穿着破旧的衣服却能逢春。
  9. 缓带不着身:宽松的腰带显得轻松自如。
  10. 出游非怀璧:外出游玩不是为了带着珍贵的玉璧。
  11. 何忧乎忌人:何必担心被人嫉妒。
  12. 正须自保爱:应该保护自己的利益。
  13. 振衣出世尘:整理衣装,摆脱世俗的纷扰。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对名利的追求与困惑、对人性的观察与思考。诗人通过对比赵国和鲁国的贤士,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境界。他认为,即使身处权贵之中,也应保持正直,不为金钱所动。同时,他也意识到,真正的利益不是外在的财富,而是内心的平静和自由。最后,他决心要走出世俗的纷扰,实现自我价值。这首诗既反映了诗人的人生观,也体现了他对社会的深刻观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