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川水上秋砧发,五凤楼前明月新。
谁为秋砧明月夜,洛阳城里更愁人。
【注释】
洛城:洛阳城。砧:古代妇女捣衣石,这里指捣衣石上发出的声响。三川水上秋砧发:三川水,即河南的洛河、伊河、黄河三河。三川水上的秋砧声在响。五凤楼:汉长安城东门名。这里借指洛阳城。明月新:月色明亮。谁为秋砧明月夜:是谁在明月之夜敲打秋砧。更愁人:更加令人愁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图。诗中以“秋砧”为线索,将捣衣妇、捣衣声和秋夜月景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这些具体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首句写捣衣声,次句写秋月,第三句写捣衣妇,第四句是说,这捣衣声,这月光照临下的美好秋景,却更添了诗人的愁思。前三句写景,末一句抒情,情景交融,十分动人。
此诗与李益《从军北征》中“天山雪后海风寒”等诗句一样,都是描写戍妇生活的艰苦,但所表现的感情却有别。前诗是写边塞将士的思乡之苦,此诗却是写闺中少妇的怀人之情。两诗都是运用典型细节,刻画人物内心活动,但前者是着重写战士的思乡情,后者是着重写思妇的怀归恨;两诗虽然都写到了秋天,但前者是着重写秋风的寒冷,后者是着重写秋风的萧瑟。总之,这两首小诗在艺术构思上各具匠心,各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