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阶兔月斜,银烛半含花。
自怜长夜客,泉路以为家。

《答夫诗二首》是唐代著名女诗人张氏的作品。下面将逐句对这两首诗进行详细释义,并附上必要的注释和赏析:

  1. 兰阶兔月斜
  • 释义:夜晚的月光斜洒在兰花台阶上,显得分外幽静而神秘。
  • 关键词:兰阶,兔月,斜
  • 注释:这里的“兰”可能指的是兰花,代表着高洁的品质;“兔月”则是指月亮的形状像兔子,增添了一丝神秘感;“斜”则描述了月光照射的角度,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加柔和而迷人。
  •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景,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幽静的庭院之中,感受到夜晚的宁静与美好。
  1. 银烛半含花
  • 释义:银烛的光芒温柔地照亮了花朵,使它们看起来更加娇艳动人。
  • 关键词:银烛,半含,花
  • 注释:“银烛”指的是点燃的蜡烛,其发出的光线呈现出银色,给人以温暖而柔和的感觉;“半含”则形象地描述了花瓣被蜡烛光芒轻轻包裹的情景,使得花朵显得更加娇嫩欲滴;“花”则直接点明了描写的对象,即那些盛开的花朵。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蜡烛光芒和花朵的描绘,展现了夜晚的温馨与浪漫,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1. 自怜长夜客
  • 释义:诗人独自在这个漫长的夜晚里感到孤独和寂寞。
  • 关键词:自怜,长夜,客
  • 注释:“自怜”表达了诗人对于孤独状态的自我感受和怜悯之情;“长夜”则强调了时间的漫长和夜晚的漫长,暗示着诗人在这段时间里无法找到陪伴或安慰;“客”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旅人或者是不常回家的人,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漂泊和不安。
  •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诗人独自面对漫长夜晚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社会地位和情感困境。
  1. 泉路以为家
  • 释义:诗人把死亡当作归宿,把死亡看作是一种安宁的家园。
  • 关键词:泉路,以为,家
  • 注释:“泉路”指的是通往冥界的河流,这里象征着生命的终结;“以为家”则表示诗人将死亡视为自己的家,意味着她对生死有着超脱的态度和豁达的人生哲学。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死的豁达认知和对无常人生的接纳,展现了她对生命的独特理解和态度。

张氏的《答夫诗二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她对生活的感悟、对爱情的执着以及对生死的态度。这不仅是她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唐代文化背景下女性情感世界的生动体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