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悲过隙,一室类销冰。
妻病入仙观,子穷随岳僧。
荒丘寒有雨,古屋夜无灯。
往日清猷著,金门几欲徵。
【注释】
吊赤水李先生:指唐代诗人李邕。李邕曾因得罪权臣,被贬至边远的赤水(今四川遵义)。此诗是杜甫对他被贬时的吊唁诗。
三年悲过隙:意谓时光飞逝,转眼已三年了。
一室类销冰:意谓室内冷得如同冰室一般。
妻病入仙观:意谓妻子患病,只好到庙里去求神问卜。
子穷随岳僧:意谓儿子因贫困而跟着和尚到处流浪。
荒丘寒有雨:意谓荒凉的地方连阴雨都没有。
古屋夜无灯:意谓古老的房屋晚上连灯火都没有。
往日清猷著:意谓过去他的文采风流。
金门几欲徵:意谓他几次应诏入朝为官。
【赏析】
这是一首吊李邕之死的诗。李邕因得罪权贵,被贬至赤水,杜甫写这首诗表示哀悼和同情。全诗用典贴切、自然,语言平易、朴素,充分显示了杜甫诗歌的特色和风格。
开头两句“三年悲过隙,一室类销冰”,意思是说时间像白驹过隙一样飞快地流逝,而自己却只能独对空室,形影相吊。这两句是全诗总纲,点出时事与诗人的遭遇。“三年”指作者在成都草堂的时间,从765年到768年,共三年。“悲”是悲伤的意思;“消冰”是形容室中寒冷。这里以“过隙”喻“三年”,言其快;以“销冰”喻“一室”,写其冷,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李邕被贬的悲愤之情。“妻病”,即《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三十赞士见招》中的“妻孥怪许身”。
接着四句:“妻病入仙观,子穷随岳僧。荒丘寒有雨,古屋夜无灯。”意思是说妻子因病进山观,儿子因家贫而跟和尚流浪。这四句紧承前二句而来,进一步写李邕的不幸遭遇。“荒丘寒有雨”是说李邕被贬之地荒凉偏僻,连一点雨水都很少,更不用说天晴日暖了。“古屋夜无灯”是说李邕所住的房屋破败不堪,夜晚连一盏油灯都没有。这些描写都极其简练而又形象鲜明。
最后两句:“往日清猷著,金门几欲徵。”意思是说当年李邕的风采才情很出名,可惜如今却被朝廷多次征召而不得应命。这里既表现了杜甫的惋惜之情,又流露出对李邕的同情之心。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富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生动地刻画了李邕被贬后凄惨的处境,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同情和哀悼。
这首诗虽然只是杜甫众多诗作中的一篇,但在文学史上却有着重要地位,因为杜甫一生关心政治、关心人民,关心国家命运,他所写的诗篇都是以人民的疾苦为己任,忧国忧民,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在当时是很不容易有的。因此,杜甫的这种精神境界在后来一直影响着中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思想行为,成为后世士大夫追求的理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