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论沈湎觉前非,便碎金罍与羽卮。
采茗早驰三蜀使,看花甘负五侯期。
窗间近火刘伶传,坐右新铭管仲辞。
此事十年前已说,匡庐山下老僧知。
【注释】
- 断酒:断绝饮酒的习俗。沈湎:沉溺,迷恋酒色。前非:以前的过失或罪过。
- 金罍(léi):金制的酒器。羽卮(zhī):羽毛装饰的酒杯。
- 三蜀使:指三国时吴国派往成都的使者。
- 五侯期:指汉宣帝时,以贵戚身份任官的五个公侯,他们因恃宠骄纵而招致祸患。这里借指权贵们的宴会。
- 刘伶(líng):晋朝人,嗜酒如命,曾任步兵校尉,因醉酒被免职。他常在宅内醉酒,呼奴脱衣解带,裸体而歌。
- 管仲辞:相传孔子曾说:“管仲束缚其兄,晏子缚其君,皆不足为。”
- 匡庐山下老僧知:匡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山中有许多古寺和隐者。
【译文】
因为谈论到沉溺于美酒是以前的错误,便把金制酒器打碎,将羽毛装饰的酒杯也摔碎。
我早出远行当茶商,为了看花甘愿放弃富贵的享受。
窗间近火读刘伶传,坐上新铭管仲辞。
十年前的事已经说过,匡庐山下的老僧人知道。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与朋友饮酒论事。首二句点题,说明饮酒的原因。次二句表明自己要彻底戒酒的决心。第三、四句写自己的行动。“采茗早驰三蜀使”,意即早出远行做茶叶生意;“看花甘负五侯期”,意即看花宁愿放弃富贵的享受。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鄙弃世俗、洁身引退的思想。
中间四句是议论。“窗间近火刘伶传”,指《晋书·刘伶传》,写刘伶嗜酒如命,“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跟之,谓曰:‘死便埋我。’”诗人自比刘伶,说自己虽无刘伶之狂,但有刘伶之真。“坐右新铭管仲辞”,管仲名夷吾,字仲,颍上人。齐桓公任他为相,辅佐国家,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管子》一书,是管仲的遗著。“坐右”指座位的右边。诗人用管仲的故事来表明自己志向远大,不图小利,不贪荣华富贵。
尾联两句是感慨。“此事十年前已说”,指十年前与朋友喝酒谈心之事。“匡庐山下老僧知”,匡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山中有许多古寺和隐者。诗人想当年曾在匡庐山下读书,现在老僧应该还记得他当年的行为。这两句诗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此诗表现了诗人洁身引退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