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清淮照远天,黄河浊浪不相关。
县留东道三千客,宅锁南塘一片山。
草色净经秋雨绿,烧痕寒入晓窗斑。
闽王美锦求贤制,未许陶公解印还。
醉题邑宰南塘屋壁
万古清淮照远天,黄河浊浪不相关。
县留东道三千客,宅锁南塘一片山。
草色净经秋雨绿,烧痕寒入晓窗斑。
闽王美锦求贤制,未许陶公解印还。
诗歌赏析
诗句注释
- 万古清淮照远天:形容淮水如镜,映照着遥远的天空,象征着历史的长河和时间的广阔。
- 黄河浊浪不相关:黄河的泥沙与浊浪似乎与诗人的世界无关,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
- 县留东道三千客:县城周围有数千位来自各地的客人居住,展示了繁华的景象和人口的密集。
- 宅锁南塘一片山:诗人的住所被南塘(池塘)所环绕,形成了一个宁静的居住环境。
- 草色净经秋雨绿:秋天的草色经过雨水的洗礼变得更加鲜绿,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受。
- 烧痕寒入晓窗斑:夜晚燃烧的痕迹在清晨的窗户上显得尤为明显,反映了时间流逝和季节更迭。
- 闽王美锦求贤制,未许陶公解印还:以闽王的美锦来比喻贤能之人,但诗人不被允许像陶潜那样辞官归隐,体现了政治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
翻译与译文
《醉题邑宰南塘屋壁》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寓意,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融入其中,展现了他对现实和政治的独特见解。诗中的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画面。同时,诗中蕴含的哲理也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思考人生和理想的问题。
鉴赏与分析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徐夤的才情和艺术技巧,更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社会现象的描述,传达了他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层次思考。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抒发了他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以及对现实政治环境的不满和批判。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创作背景
徐夤生活在唐代,其创作多受当时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影响。他因才华出众而受到唐室的赏识,曾历任多个官职。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并未能在官场上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政治抱负。因此,在这首诗中,徐夤借酒浇愁,醉后在邑宰南塘屋壁上题下了自己的感慨。这首诗不仅是徐夤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唐代文人面对社会现实的复杂心态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