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清淮照远天,黄河浊浪不相关。
县留东道三千客,宅锁南塘一片山。
草色净经秋雨绿,烧痕寒入晓窗斑。
闽王美锦求贤制,未许陶公解印还。

醉题邑宰南塘屋壁

万古清淮照远天,黄河浊浪不相关。

县留东道三千客,宅锁南塘一片山。

草色净经秋雨绿,烧痕寒入晓窗斑。

闽王美锦求贤制,未许陶公解印还。

诗歌赏析

诗句注释

  1. 万古清淮照远天:形容淮水如镜,映照着遥远的天空,象征着历史的长河和时间的广阔。
  2. 黄河浊浪不相关:黄河的泥沙与浊浪似乎与诗人的世界无关,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
  3. 县留东道三千客:县城周围有数千位来自各地的客人居住,展示了繁华的景象和人口的密集。
  4. 宅锁南塘一片山:诗人的住所被南塘(池塘)所环绕,形成了一个宁静的居住环境。
  5. 草色净经秋雨绿:秋天的草色经过雨水的洗礼变得更加鲜绿,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受。
  6. 烧痕寒入晓窗斑:夜晚燃烧的痕迹在清晨的窗户上显得尤为明显,反映了时间流逝和季节更迭。
  7. 闽王美锦求贤制,未许陶公解印还:以闽王的美锦来比喻贤能之人,但诗人不被允许像陶潜那样辞官归隐,体现了政治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

翻译与译文

《醉题邑宰南塘屋壁》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寓意,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融入其中,展现了他对现实和政治的独特见解。诗中的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画面。同时,诗中蕴含的哲理也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思考人生和理想的问题。

鉴赏与分析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徐夤的才情和艺术技巧,更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社会现象的描述,传达了他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层次思考。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抒发了他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以及对现实政治环境的不满和批判。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创作背景

徐夤生活在唐代,其创作多受当时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影响。他因才华出众而受到唐室的赏识,曾历任多个官职。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并未能在官场上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政治抱负。因此,在这首诗中,徐夤借酒浇愁,醉后在邑宰南塘屋壁上题下了自己的感慨。这首诗不仅是徐夤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唐代文人面对社会现实的复杂心态和精神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