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卧东林最上方,水声山翠剔愁肠。
白云送雨笼僧阁,黄叶随风入客堂。
终去四明成大道,暂从双鬓许秋霜。
披缁学佛应无分,鹤氅谈空亦不妨。

山寺

高卧东林最上方,水声山翠剔愁肠。

白云送雨笼僧阁,黄叶随风入客堂。

终去四明成大道,暂从双鬓许秋霜。

披缁学佛应无分,鹤氅谈空亦不妨。

注释:

  1. 山寺:指的是山上的寺庙。
  2. 东林:指山林之中,这里指诗人隐居之处。
  3. 水声山翠剔愁肠:水声和山色让人的心情变得宁静,仿佛能洗净忧愁。
  4. 白云送雨笼僧阁:云朵像白色的布一样盖在僧人的阁楼上。
  5. 黄叶随风入客堂:树叶随着风飘进客人的房间。
  6. 四明:古代地名,位于浙江宁波市。
  7. 大道:指佛教的道路或道理。
  8. 双鬓:指人的两鬓,即头发的两侧。
  9. 披缁学佛应无分:指僧人没有资格学习佛法。
  10. 鹤氅(chǎng):一种用白鹤羽毛制成的衣物,也用来比喻高洁的品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隐逸生活的诗歌。诗中的“山寺”指的是诗人隐居的地方,“水声山翠剔愁肠”则描绘了诗人在山水之间感受到的宁静与平和。
    首联“高卧东林最上方,水声山翠剔愁肠”,诗人选择在最高的山峰之上隐居,远离尘嚣,让心灵得到放松。山间流水的声音和翠绿的山色,似乎能洗涤心中的忧愁。
    颔联“白云送雨笼僧阁,黄叶随风入客堂”,通过描写白云和黄叶,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这里的“白云送雨”暗示着自然的神奇与和谐,而“黄叶随风”则展现了季节更迭的自然规律。
    颈联“终去四明成大道,暂从双鬓许秋霜”,表达了诗人对修行之路的向往,以及暂时放下世俗生活的决心。这两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对佛法的追求和对人生态度的转变。
    尾联“披缁学佛应无分,鹤氅谈空亦不妨”,则是诗人对于修行生活的态度和看法。虽然僧人身份让他无法深入学习佛法,但他依然保持着高洁的品质,如同白鹤展翅翱翔于天空。
    这首诗通过对山水、修行等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然之美、修行之道和人生智慧的愿望,体现了隐逸生活的真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