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坠虞渊烛影开,沈沈烟雾压浮埃。
剡川雪满子猷去,汉殿月生王母来。
檐挂蛛丝应渐织,风吹萤火不成灰。
愁人莫道何时旦,自有钟鸣漏滴催。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是对诗句的详细解释,并附上了注释和赏析。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夜
日坠虞渊烛影开,沈沈烟雾压浮埃。
剡川雪满子猷去,汉殿月生王母来。
檐挂蛛丝应渐织,风吹萤火不成灰。
愁人莫道何时旦,自有钟鸣漏滴催。
译文:
夜晚降临时,太阳落下了虞渊(古代传说中太阳落山的地方),烛光照亮了黑暗,烟雾缭绕在空气中。
剡川的雪覆盖了子猷离去的身影,汉殿的月光照耀着王母娘娘。
屋檐挂着蜘蛛网,似乎正在逐渐地织成一幅幅图案,风轻轻地吹过,萤火虫的光却无法保持光亮。
忧愁的人不要说什么时候才能天亮,只有钟声和漏壶滴水的声音催促着天明。
注释:
虞渊:指代太阳落山的地方。
剡川:指代剡川地区,可能是作者所在的地方。
子猷:指东晋时期的谢安之子谢朗。
王母:指代仙女王母娘娘,这里可能是指月亮的化身。
蛛丝:指的是屋檐上挂的蜘蛛网。
浮埃:指空气中的灰尘。
钟鸣:指敲响的钟声。
漏斗:古代计时用的器具,用来滴水计时。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夜晚景色和时光流逝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日落、雾气、雪花、明月等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感慨。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和哲理,让人感受到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诗人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手法,使整首诗富有层次感和画面感。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身世和情感,使得这首诗更加深沉而富有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