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把江山鼎足分,邢真衔册到江南。
当时将相谁堪重,徐盛将军最不甘。

【注释】

鼎足:比喻势力均衡。邢真衔册到江南:邢真,指孙权。衔册,即诏书,是授予官职的文书。当时将相谁堪重:当时的将领和丞相,谁是最合适的人选?徐盛将军最不甘:徐盛是孙策部下名将,在赤壁之战中立下战功,孙权继位后封为吴侯,他最不甘心的是,自己的职位被周瑜取代了。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是写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徐盛对孙权的不满而作的。全诗语言平实,却能生动地描绘出诗人的形象。

首句“欲把江山鼎足分”,点明徐盛不满的原因——孙权想让自己像曹操、刘备一样,成为吴国的主宰,自己当然不愿意。“鼎足分”三字,不仅形象地写出了孙权的意图,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使全诗有了鲜明的主题。

次句“邢真衔册到江南”,是说徐盛听说了孙权的想法,便带着怒气离开了江东,去南方任职。“衔册”一词,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意思是任命官职或授官的文书,这里用它来代替诏书,更显得讽刺意味深长。“到江南”三字,既表明徐盛离开江东,又暗示了他心中的不满。

第三句“当时将相谁堪重”,是说在当时的将领中,谁才是最合适的人选呢?这里的“将相”,泛指孙权手下的高级官吏,包括孙权本人。“堪”,意为能够担当重任;“重”,意为重要。这句诗表达了徐盛对孙权身边大臣的不满情绪。

尾句“徐盛将军最不甘”,是写徐盛对孙权的决定表示强烈的不满。这里的“徐盛将军”,“徐”是徐福的后代,“盛”是盛大的意思;而“最不甘”三字,则明确指出了徐盛的态度。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通过对徐盛与孙权之间的矛盾冲突的描述,成功地表现了徐盛的耿直性格以及他对孙权决定的内心感受,同时也揭示了当时政治斗争的尖锐复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