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揭洪涛响若雷,枕波为垒险相隈。
莫言有个濡须坞,几度曹公失志回。

孙元晏的《吴·濡须坞》是一首描绘东吴古战场濡须口的历史诗篇。这首诗不仅记录了历史,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整体把握
  • 诗的首句“风揭洪涛响若雷”通过生动的景象描写,营造出一种惊心动魄的氛围,仿佛可以听到波涛汹涌的声音。
  • 第二句“枕波为垒险相隈”则进一步描绘了濡须口地势的险峻和战略要地的重要性。
  • “莫言有个濡须坞”一句,诗人用反问的方式,强调了濡须坞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1. 逐句解析
  • “风揭洪涛响若雷”中的“风揭”形象地描绘了风力之大,能够掀起滔滔洪涛,而“响若雷”则传达了声音的巨大震撼力。
  • “枕波为垒险相隈”中的“枕波”意味着背靠着波涛,而“为垒”和“险相隈”则描绘了这里地势险峻、易守难攻的特点。
  • “莫言有个濡须坞”中的“莫言”是一种反问语气,强调了“濡须坞”的存在不仅仅是事实,更是历史的必然。
  • “几度曹公失志回”则回顾了曹操与东吴多次交战的失败,反映了曹操的挫败和无奈。
  1. 关键词释义
  • “濡须坞”、“曹公”、“濡须水”、“东关”等关键词都直接关联到诗歌的主题,即赤壁之战后的东吴与魏军的多次较量以及东吴的战略位置。
  • “曹公失志回”则展现了曹操的军事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他政治生涯的一个重要阶段。
  1. 诗句赏析
  • “莫言有个濡须坞”,这句诗不仅是对濡须坞地理位置的描述,更蕴含了诗人对东吴历史的深刻反思。它提醒我们,历史总是在不断的战争和政治斗争中被书写和重塑,而濡须坞正是这些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 整首诗通过对濡须坞的描绘,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也引发了对于英雄人物——曹操、孙权等人的深刻思考。他们的故事,不仅是历史的记载,更是人性与命运的深刻剖析。

孙元晏的《吴·濡须坞》不仅是一首描绘古代战场的诗作,更是一首蕴含深意的历史诗。它通过对濡须坞的描写,展现了历史的变迁和英雄人物的命运,给人以深刻的历史启示和艺术享受。这首诗值得每一位热爱历史和文化的人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