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张公与众殊,共施经略赞全吴。
陈琳漫自称雄伯,神气应须怯大巫。
注释:
吴张纮,即张纮(153年—217年),字国维,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人。东汉末年名士。少以才学知名,仕至太傅主簿。建安十三年(208年)为孙权征虏将军,与周瑜、程普等破曹操于赤壁。后拜中郎将、无盐令,迁偏将军右军师,封娄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取荆州,张纮为蜀将赵云所败,被俘至魏都邺城,为曹丕所杀。
东部张公与众殊,共施经略赞全吴:东部的张公与众不同,共同施展经略之策,赞美全吴。
陈琳漫自称雄伯,神气应须怯大巫: 陈琳自吹自擂,自称雄霸一方,但神气不足,应当畏惧那强大的巫术。
赏析:
这首诗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张纮的作品。诗人通过描绘张纮的风采和才华,表达了对其深深的敬意和赞赏。同时,也借此抒发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东部张公与众殊”,诗人用“东部张公”来指代张纮,突出了其与众不同的特点。这里的“与众殊”意味着张纮有着独特的个性和才华,与其他人才相比显得尤为突出。这种独特的魅力使得他能在群雄并起的时代中脱颖而出,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共施经略赞全吴”,诗人进一步描述了张纮的政治才能和远见卓识。他不仅关注当下的局势,更致力于长远的计划和布局。通过巧妙的策略和智慧,他成功地帮助孙权稳固了江东的基业,并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成就充分展现了张纮的卓越领导力和非凡才干。
“陈琳漫自称雄伯,神气应须怯大巫”,诗人借用陈琳的自夸之言,暗示了张纮的谦逊和自信。虽然陈琳自认为能够横扫天下无敌手,但实际上却难掩内心的恐惧和不安。而张纮则展现出了不同的态度和风貌。他不骄不躁,反而更加谦虚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能力和地位。这种低调而坚定的姿态使他更加受到人们的尊重和信任。
这首诗通过对张纮的描述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和才能,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价值观。它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赞美和怀念,更是对那个时代精神的传承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