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愁不尽本如水,草色含情更无已。
又觉春愁似草生,何人种在情田里。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然后逐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的意思,最后结合诗歌的内容作分析。
此诗首句“客愁不尽”点明题意,抒发了诗人因客居异乡而引起的忧愁;颔联“草色含情更无已”写草色,借景抒情,以“春愁”喻“客愁”,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无奈。颈联“又觉春愁似草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天的景色拟人化,写出了诗人对春愁的无限感叹。尾联“何人种在情田里”用问语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想要摆脱这重重忧愁的心情。
【答案】
译文:
独坐吟咏,客人的愁绪像水一样没有尽头,春天草木的颜色更加显得情意绵绵,似乎永远没有尽期。
又觉得春天的愁情像野草一样生长出来,不知是谁把这种情种在了情感的田地上?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诗人借景抒情,借草抒情,抒写了自己客居他乡的愁闷。首句点题,直截了当地说自己的愁是客中之愁。第二句“草色”二字,既点出了季节,又渲染了氛围。三、四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这一情景。春天万物复苏,百花争艳,而作者却无心观赏,反而感到一种莫名的惆怅。这种惆怅不是一般性的,而是有其特定的内涵的,那就是思家之情。
五、六两句,诗人笔锋一转,从对景物的描绘转入对情感的思考,即所谓“缘情”之法。“草色春晖绿,王孙自不知。忽闻梅子落,疑是早春风。”这里,诗人由眼前的春景联想到自己的身世,由春愁想到了归家的愿望。“何人种在情田里”,是说这“春愁”是何时何地被种下的呢?是何时何地被种上的呢?诗人用反问的形式,强调了这“春愁”是自己种下的,也正突出了自己无法排遣的客思。
以情终,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中间过渡自然,衔接紧密,结构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