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蝉号白露,兹岁已蹉跎。
群物从大化,孤英将奈何?
瑶台有青鸟,远食玉山禾。
昆仑见玄凤,岂复虞云罗。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二十五》是唐代文学家陈子昂的作品,这首诗通过玄蝉、白露等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和社会的感慨。下面将逐句进行详细解析:
- 玄蝉号白露
- 玄蝉:指蝉,一种在秋季鸣叫的昆虫。古人认为蝉鸣代表着季节更迭,此处特指秋蝉之声。
- 号白露:白露时节,天气转凉,清晨地面的水汽凝结成露珠,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
- 兹岁已蹉跎
- 蹉跎:形容时间流逝迅速,无法把握。诗人感叹岁月匆匆,自己未能抓住机遇。
- 群物从大化
- 大化:宇宙万物的变化过程。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循环变化的敬畏,同时也反映出人在其中显得渺小无力。
- 孤英将奈何
- 孤英:孤独的花朵或个体。诗人用此比喻表达自己虽才华横溢,但面对复杂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现实,感到无助和孤独。
- 将奈何:怎么办?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忧虑。
- 瑶台有青鸟
- 瑶台:传说中的神仙居所,常与仙境联系在一起。青鸟,古代传说中为西王母传递信息的神兽。这里暗示了仙人或神灵的存在,以及与这些神秘力量的联系。
- 远食玉山禾:青鸟飞越重重困难,到远方寻找食物。诗人借此表达了对遥远理想追求的无奈和辛酸。
- 昆仑见玄凤
- 昆仑:古代神话中的神山,昆仑山上有凤凰栖息。诗人以此象征理想或信仰的力量。
- 玄凤:凤凰的一种,象征着吉祥和高贵。诗人通过玄凤的出现,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
- 岂复虞云罗
- 虞云罗:担心云雾遮住视野,比喻对困境的恐惧和担忧。诗人在此表达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和恐惧。
- 赏析
- 陈子昂的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和忧思。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引发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对理想追求的追求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深沉,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人情感。
这首诗不仅是陈子昂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映。它揭示了作者对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以及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忧虑。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陈子昂的思想情怀及其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