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践冰霜域,嗟为边塞人。
思从漠南猎,一见汉家尘。
厌倦踏足冰霜之地,哀叹生于边塞之人。
思念漠南打猎之乐,一见汉家烟尘。
注释:
- 厌践冰霜域:厌倦踏足冰霜之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寒冷环境的不适应和对温暖生活的追求。
- 嗟为边塞人:哀叹生于边塞之人,反映了主人公对边疆生活的无奈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思从漠南猎:思念漠南打猎之乐,表达了主人公对自由狩猎生活的怀念。
- 一见汉家尘:一见汉家烟尘,形容战场上的硝烟弥漫,象征着战争的痛苦和残酷。
- 闻有南河信:听闻南河有书信传来,暗示了主人公可能与远方的家人或朋友有联系,但也可能带来忧虑和不安。
- 杀画师:传言杀画师,表达了主人公对于即将发生的变化的恐惧和不确定性。
- 始知君念重,更肯惜峨眉:始知君念重,更肯惜峨眉,意味着主人公在得知朝廷对他的重视后,更加珍惜自己的形象和地位,同时也表达了主人公对朝廷的感激和忠诚。
- 《相和歌辞·王昭君三首》是唐代诗人东方虬创作的诗词。汉道初全盛,朝廷足武臣。何须薄命妾,辛苦远和亲(1)。掩涕辞丹凤,衔悲向白龙。单于浪惊喜,无复旧时容(2)。胡地无花草,春来不似春。自然衣带。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王昭君的描绘,表达了对朝廷对她的重视和感激之情。同时,诗中的“胡地无花草,春来不似春”等描写,也展现了王昭君在异乡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孤独、辛酸。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王昭君这位历史人物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此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王昭君的形象,通过对其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的描绘,展现了她作为一位美丽而不幸的女子所承受的苦难和牺牲。诗中透露出的不仅是对王昭君个人的同情,更是对那个时代背景下女性命运的思考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