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嫁单于国,长衔汉掖悲。
容颜日憔悴,有甚画图时。
王昭君三首
自嫁单于国,长衔汉掖悲。容颜日憔悴,有甚画图时。
厌践冰霜域,嗟为边塞人。思从汉南猎,一见汉家尘。
古闻有南河信,传言杀画师。始知君念重,更肯惜峨眉。
注释与赏析:
- 自嫁单于国:诗人以“自嫁单于国”开篇,表达了王昭君远嫁他国的无奈与悲哀。她被迫离开自己熟悉的家乡和亲人,前往遥远的北方,成为单于的妻子。
- 长衔汉掖悲:这里的“长衔”形象地描绘了王昭君在出嫁后长时间含着泪水的情景,而“汉掖悲”则直接点明了她内心的悲伤和不舍。
- 容颜日憔悴:诗中的“容颜日憔悴”展现了王昭君在异国他乡的艰苦生活和她日益消瘦的面容,反映了她长期遭受的孤独与艰辛。
- 有甚画图时: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对王昭君美貌的赞美,同时也隐含了因战争等原因导致人们难以见到她的真容的遗憾。
- 厌践冰霜域:王昭君在北方边疆的生活极为艰苦,她不得不忍受冰冷的气候和寂寞的生活,这一句诗生动地描绘了她身处恶劣环境中的感受。
- 嗟为边塞人:这里“嗟”字表达了对王昭君命运的感慨,她成为了边塞戍卫的一部分,远离故乡,承受着巨大的牺牲和压力。
- 思从汉南猎:王昭君作为汉朝的公主,自然有着对家乡的思念。然而,由于身份的特殊性,她不能像普通人一样自由地回到自己的家乡。
- 一见汉家尘:这句诗意味着一旦回到家乡,看到的是故土上飘荡的匈奴尘土,而非熟悉的景象,进一步加深了她对故乡的眷恋。
- 古闻有南河信,传言杀画师。:诗人通过“古闻”和“传言”这两个词引出了一个古老的传说,即匈奴人因为嫉妒王昭君的美丽而杀害了她的画师,这一行为使得王昭君的形象更加凄美。
- 始知君念重,更肯惜峨眉: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王昭君的深深怀念。诗人意识到,尽管王昭君已经远嫁他乡,但她依然被深深牵挂,并愿意为她付出更多。
译文与诗句译文:
- 自嫁单于国:我被嫁给了北方的匈奴首领,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伤和无奈。
- 长衔汉掖悲:我的眼中常常噙满泪水,无法抑制心中的悲痛。
- 容颜日憔悴:我在北方的日子里,容颜逐渐变得憔悴,身体也日渐消瘦。
- 有甚画图时:我无法见到自己真实的容貌,只能在画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 厌践冰霜域:我在寒冷的北疆忍受着严寒和孤独,生活异常艰辛。
- 嗟为边塞人:作为汉朝的公主,我却被迫成为了一名守卫边疆的士兵。
- 思从汉南猎:每当我想到故乡的山川河流,我就会感到无比的怀念和渴望。
- 一见汉家尘:一旦回到故乡,看到的却只是战场上的狼烟和匈奴人的侵略。
- 古闻有南河信,传言杀画师。: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说匈奴人为了嫉妒我的美丽,竟然下令杀了为我画像的画师。
- 始知君念重,更肯惜峨眉:直到今天,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你一直对我念念不忘,你甚至愿意为了我而放弃宝贵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