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吏三年何足论,每将荣辱在朝昏。
才微易向风尘老,身贱难酬知己恩。
御苑残莺啼落日,黄山细雨湿归轩。
回首汉家丞相府,昨来谁得扫重门。

注释:

寄刘校书:向刘校书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俗吏三年何足论,每将荣辱在朝昏。

才微易向风尘老,身贱难酬知己恩。

御苑残莺啼落日,黄山细雨湿归轩。

回首汉家丞相府,昨来谁得扫重门。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深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感叹。

首先看第一句“俗吏三年何足论”,这里的“俗吏”指的是那些没有高远志向、只关心个人得失的人,而“三年”则暗示了这段时间的漫长。诗人用“何足论”表达了对这些人的不屑和轻蔑,因为他们只顾眼前的利益,不顾及长远的发展。这种态度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不满和对于理想的追求。

接着看第二句“才微易向风尘老”,这里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才华有限,那么他就容易在风尘中得到消磨,从而变得年老色衰。这是一种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也是对那些不能坚持自己信念的人的一种讽刺。

然后是第三句“身贱难酬知己恩”,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辛酸。他认为,因为自己的地位低下,所以很难报答那些对自己有恩的人。这既是一种自我安慰,也是一种自我调侃。

接下来是第四句“御苑残莺啼落日,黄山细雨湿归轩”。这里的“御苑”和“黄山”都是诗人熟悉的地点,他用这些地方来描绘自己的孤独和无助。残莺啼叫在落日下,细雨湿透了归家的轩窗,这样的景色让人感到凄凉和寂寞。

最后一句“回首汉家丞相府,昨来谁得扫重门。”则是诗人的一种反讽和自问。他怀念汉朝的丞相府,但同时他也在反问,昨天是谁打扫了这个门?这里既表达了他对过去的怀念,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望。他认为,只要有人愿意去努力,去改变现状,那么这个门就永远不会被遗忘。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与朋友之间的情感,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他也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他的豁达和乐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