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溪与贡水,何事会波澜。
万里归人少,孤舟行路难。
春光浮曲浪,暮色隔连滩。
花发从南早,江流向北宽。
故交参盛府,新角耸危冠。
楚剑期终割,隋珠惜未弹。
酒醒愁转极,别远泪初干。
愿保乔松质,青青过大寒。

【注释】:

虔州:今广东赣州。李侍御:李侍御,指李侍御。

何事:为什么?波澜:波浪。

归人少:游子归来的人很少。孤舟行路难:孤舟行走困难。

曲浪:曲折的水面。隔连滩:隔岸相望的沙滩。

花发从南早:花儿在南方开放得早。江流向北宽:江水往北流得更宽。盛府:指唐朝。盛唐时期,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都曾到过长安,他们与当时的权贵交往密切。参:参拜、交往。新角:新崛起的人物。危冠:高高的帽子,这里形容权贵们的气派。楚剑:楚国的宝剑。隋珠:《战国策》中说:“楚有和氏之璧,秦惠王欲之,乃献之楚王。”后用“隋珠”代指稀世之宝。

酒醒愁转极:酒醒时愁肠千结。别远泪初干:离别之时泪水尚未干涸。乔松:高大挺拔的松树,常用来比喻坚贞不渝的品质。

【译文】:

章溪和贡江交汇处,为什么波涛汹涌?

游子的回家之路艰难,只有孤独的船只才能渡过。

春光明媚,水面上的波浪轻浮;暮色苍茫,江边两岸相隔。

花开得比南方更早,而江水却向北流得更宽。

昔日的旧交现在都在长安,新的才俊如山峰耸立。

楚国的宝剑终将一展锋芒,隋朝的珍宝却难以再弹。

酒醒了愁肠千结,离别之情让人心碎;分别后眼泪还没干,就要踏上远行的路。

希望保持那坚韧不拔的松树品质,度过严寒的冬天。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春天所作,当时他由江夏(今属湖北)前往浔阳(今江西九江),途经虔州(治所在今江西赣州)。此诗写于旅途之中,抒发了作者对友人深厚的感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前四句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诗人登上虔州城楼,放眼望去,只见章江、贡江汇合在一起,波涛汹涌,声势浩大。这景象既壮阔又凄凉,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将章、贡两江的波澜壮阔表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在这壮美的景象背后,诗人的心情却是复杂而深沉的。他感叹自己像孤舟一样漂泊无依,无法找到归宿之地。这种孤独感和无助感,使得诗人不禁想起了那些游子回归故里的人,他们的身影稀少,使得诗人更加感到孤单和无助。

诗人进一步描述了自己的内心感受。他看到春天的阳光洒在曲折的水面上,泛起层层波纹;夕阳西下,晚霞映照着江边的沙滩。这些自然景色虽然美丽动人,但却无法驱散诗人心中的忧愁。他不禁想起那些远离家乡、在外漂泊的朋友,他们的思念之情如同滔滔江水般无尽。同时,他也想起了那位权贵人物,他的权势如日中天,令人敬畏。但诗人对此并不在意,因为他更加关注那些为国家分忧的人才。他认为,这些人才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他们的才华和品德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发挥。

在诗的最后几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愿望。他希望自己能像高大挺拔的松树一样,经受住严寒的考验,始终保持坚韧不拔的品质。同时,他也希望自己能够为国家分忧解难,为人民谋福祉。这种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使得诗人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国家和人生的思考与领悟。它不仅是一首抒情诗,更是一部富有哲理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