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客乘归舟,春溪杳将暮。
群林结暝色,孤泊有佳趣。
夜山转长江,赤月吐深树。
飒飒松上吹,泛泛花间露。
险石俯潭涡,跳湍碍沿溯。
岂唯垂堂戒,兼以临深惧。
稍出回雁峰,明登斩蛟柱。
连云向重山,杳未见钟路。

【解析】

本首七律,诗人在南康的夜泊中,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赣水一带的山光水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思。

其一,开篇“倦客乘归舟”,点明时间是傍晚,“倦客”,即旅途劳顿的游子,“舟”即船,点出诗人是在南康江边的船上泊宿。

其二,“春溪杳将暮”一句,写江边景色,春日黄昏时,江边一片寂静,春溪在暮色中渐隐渐淡。

其三,“群林结暝色”,群山被夕阳的余晖染成一片昏黄之色,山间树木的倒影也融入了这一片暮色之中。

其四,“孤泊有佳趣”,作者独自一人,停泊在岸边,面对此景,不禁感慨万分:自己虽然孤独,但眼前的美景却足以让人忘忧。

其五,“夜山转长江”一句,写夜晚时分,江水东流的景象。长江在夜色中流转不息,仿佛在诉说着它千年的历史。

其六,“赤月吐深树”,月亮升起,月光如血般洒在江边的老树上,给老树披上了一层红色的外衣。

其七,“飒飒松上吹”,微风吹过松树林,发出飒飒声响。

其八,“泛泛花间露”,露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映照着花丛间的花瓣。

其九至十三句,写赣水之险,江水湍急,两岸的悬崖峭壁如同悬于空中的利剑,湍急的水流冲刷着岩石和江水。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其十四,“岂唯垂堂戒,兼以临深惧”,这里的垂堂,指古代宫殿的楼台高耸入云,人们常常从楼上观望四周。此处用来形容赣水之深、江面之阔以及水流之急。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其十五,“稍出回雁峰”,从回雁峰稍稍远行,登高望远,但见前方重峦叠嶂,云雾缭绕,难以辨识方向。

其十六至十七句,“明登斩蛟柱”,“连云向重山”,诗人继续前行,登上了一座巍峨的山峰,但见远处的山川连绵不断,云雾弥漫。诗人感叹道:“不见钟路见重山”。

【答案】

发南康夜泊赣石中

一、倦客乘归舟,春溪杳将暮。

二、群林结暝色,孤泊有佳趣。

三、夜山转长江,赤月吐深树。

四、飒飒松上吹,泛泛花间露。

五、险石俯潭涡,跳湍碍沿溯。

六、岂唯垂堂戒,兼以临深惧。

七、稍出回雁峰,明登斩蛟柱。

八、连云向重山,杳未见钟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