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池馆清,夜闻宫漏声。
迢遰玉山迥,泛滟银河倾。
琴上松风至,窗里竹烟生。
多君不家食,孰云事岩耕。
安邑王校书居
秋来池馆清,夜闻宫漏声。
迢递玉山迥,泛滟银河倾。
琴上松风至,窗里竹烟生。
多君不家食,孰云事岩耕。
注释
- 秋来池馆清:秋天到来,池馆显得格外清爽。
- 夜闻宫漏声:夜晚听到宫廷中传来的漏壶滴水声。
- 迢递玉山迥:形容玉山(指月光)远远映入眼帘。
- 泛滟银河倾:水面泛着微光,银河倒映其中。
- 琴上松风至:琴上弹奏出的松风之声。
- 窗里竹烟生:窗户边升起了淡淡的竹叶香气。
- 多君不家食:许多朋友都不住在家中吃饭,可能在外寻找食物。
- 孰云事岩耕:谁说他们只在岩石上耕作呢?表达对朋友们生活方式的好奇与不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略带寂寥的场景,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和深情的人文关怀,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远方朋友们的牵挂。诗中运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将月光比作“玉山”,将水滴声喻为“琴上的松风”,使得自然景象与人间情感交织在一起,增添了诗意与美感。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宁静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于友人生活状态的关切,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邃的思考,表达了对友情的赞美与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使整首诗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在艺术表现上,诗人运用了简洁而精炼的语言,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每一个意象的选择都恰到好处地配合了整体意境的形成,使得整首诗如同一幅精美的水墨画,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深的思考。
示例应用场景
在一次文学讲座中,可以引用《安邑王校书居》来展示如何通过自然意象和人文情怀结合,创作出富有深意的作品。通过分析诗人如何借助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的结合,展示出一种超越物质生活的精神追求,引发听众对于生命意义和个人价值的思考,从而深化对诗歌艺术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可以适当讨论该诗如何反映出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社会文化背景,增加讲座的文化厚度和历史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