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官南院粉墙东,地色初分月色红。
文字一千重马拥,喜欢三十二人同。
眼看鱼变辞凡水,心逐鹦飞出瑞风。
莫怪云泥从此别,总曾惆怅去年中。

【注释】

①登第进士:考取进士。②南院:官署名,为皇帝的内廷官署,即中书省,在长安城东面。③鱼变辞凡:《易经》中的《渐卦》:鱼从水中出来进入陆地(离)是“变”,鱼在水中游动而没有方向(巽),是“辞”。④莺出:莺鸟飞翔。⑤莫怪:不要奇怪;不以为奇。⑥惆怅:伤感。⑦云泥:比喻高低贵贱的差距。⑧总曾:总是。⑨惆怅:伤感。⑩指科举考试落榜。

【解析】

全诗共四句。

第一句“春官南院粉墙东”,春官南院,指唐时翰林院所在地,在长安城东的中书省。诗人在这里以春官自比,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渴望和憧憬。

第二句“地色初分月色红”,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长安城的夜景。他站在南院的粉墙旁,仰望天空,只见一轮明月挂在夜空中,月光洒满了大地,照亮了长安城的大街小巷。此时,他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

第三句“文字一千重马拥”,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翰林院内的热闹景象。翰林院是一个人才济济的地方,这里聚集了许多才华横溢的文人雅士。他们或吟诗作赋,或挥毫泼墨,或品茗赏花,都显得那么高雅、潇洒。而在翰林院里,马匹们也不甘落后,它们或奔跑嬉戏,或低头觅食,整个院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第四句“喜欢三十二人同”,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翰林院的喜爱之情。他看着这些文人雅士们忙碌的身影,心中不禁感到一阵欢喜。因为在这个大家庭里,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这种友谊将伴随着他一生,永远珍藏在心底。

第五至七句“眼看鱼变辞凡水,心逐鹦飞出瑞风”,“鱼变辞凡”指鱼离开池塘进入陆地,成为“辞”。“辞”有离开的意思。“鱼变辞凡”,即鱼离开池塘,进入了陆地上的世界。而“鹦飞出瑞风”,则是指鹦鹉展翅高飞,飞出了吉祥的云雾,预示着好运即将来临。诗人通过这四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的心情。他认为自己的才华将会得到充分发挥,能够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第八句“莫怪云泥从此别,总曾惆怅去年中”,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之情。他曾在科举考试中落榜,因此对于这次的成功倍感珍惜。他深知这次成功来之不易,因此不敢忘记过去失败的经历。同时,他也为自己能够成功感到欣慰和自豪。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科举考试成功后所作。诗人用优美的诗句表达了对科举考试的喜悦心情以及对翰林院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流畅、形象生动、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才华与魅力。

诗人通过对春官南院的描述,巧妙地将自己置于其中,表达了对仕途的渴望和憧憬。他站在南院的粉墙旁,望着夜空中的明月,感叹着自己终于实现了梦想。这种表达方式既自然又贴切,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激动与喜悦。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来描绘长安城的夜景。他以独特的视角捕捉到了月亮的光芒、大地的颜色以及鸟儿的身影等元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诗歌,还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翰林院的生活场景。他看到了马匹们奔跑嬉戏的身影,听到了鸟儿们欢快的鸣叫声。这些生动的场景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翰林院的热闹与欢乐。同时,诗人还表达了自己对翰林院的喜爱之情,认为这里是他实现梦想的地方。

诗人通过四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信心与期待。他相信自己的才华将会得到充分发挥,能够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这种自信与期望不仅展示了诗人的精神风貌,还传达出他对未来的期许。

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韵味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生活经历,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