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见阳和至,遥知橐籥功。
迟迟散南陌,袅袅逐东风。
暗入芳园里,潜吹草木中。
兰荪才有绿,桃杏未成红。
已觉寒光尽,还看淑气通。
由来荣与悴,今日发应同。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大意及赏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诗歌内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思想情感,然后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等。此题要求考生对诗歌逐句进行注释并赏析,属于综合考查解读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赋得春风扇微和

喜见阳和至,遥知橐籥功。

迟迟散南陌,袅袅逐东风。

暗入芳园里,潜吹草木中。

兰荪才有绿,桃杏未成红。

已觉寒光尽,还看淑气通。

由来荣与悴,今日发应同。

译文:

欣喜地看见春天到来的气息,远远就能感受到风的作用,它像风神掌管着风箱一样,将寒冷驱赶得一干二净。

渐渐地在小路上铺展开来,慢慢地飘荡开去,仿佛是那风神驾驭的龙卷风,把冬天的寒冷赶走了。

暗暗地进入花园里面,悄悄地从草树之间吹过,仿佛是风神在吹拂着花草树木,使得它们茁壮生长。

只见兰花和白芷刚刚吐露绿色,桃花和杏花还没有开放红晕,已经觉察到寒冬已经过去了,还看到春天的气息已经传遍大地。

从古至今,花开花谢总是这样,现在正是花开时节,花儿们也应该像人一样高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安史之乱爆发时,杜甫正在长安,他亲眼看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也目睹了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因而写下了许多反映现实政治的诗。《赋得春风扇微和》就是其中的一首。全诗通过对春风的描述,反映了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赏析:

开头两句“喜见阳和至,遥知橐籥功”,以喜悦的心情写出对春天的喜爱与向往。“阳和”“橐籥”是两个关键词,前者指温暖的阳光,后者指传说中的风箱,传说中风箱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诗人用这两个词作为引子,引出下文对春风的感受。首句中的“喜”字点明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欢迎之情;第二句中的“遥知”则表现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以及对风神功劳的赞赏之情。

“迟迟散南陌,袅袅逐东风。”两句写春天来临后,南边的路被风吹开了,春风像鞭子一样驱赶着寒冷的气流。这一句描写出春天的到来给人带来的温暖和舒适。

“暗入芳园里,潜吹草木中。”写春风悄然来到园子里,偷偷吹拂着草木,使万物复苏。“兰荪”是指兰花和白芷,“桃杏”指的是桃花和杏花。“才”表示刚刚。“未成红”表示还没有完全开放出来。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春风悄悄地来到园子里,偷偷地吹拂着草木,让万物复苏。

“已觉寒光尽,还看淑气通。”意思是说,虽然已经觉得冬天的寒冷消失了,但是还是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淑气”指的是美好的气息。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虽然已经感觉不到寒冷了,但是还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由来荣与悴,今日发应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无论是茂盛还是凋零,都是自然的规律,今天应该都像春天一样繁荣吧!这是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是对生命现象的理解。

最后两句“由来荣与悴,今日发应同”总结了前面的诗意——无论春天的花朵多么鲜艳,秋天的叶子多么萧瑟,都是大自然的规律,所以诗人相信春天的到来一定会带来繁荣的景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