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为城下牂牁路,空冢滩西贾客舟。
此夜可怜江上月,夷歌铜鼓不胜愁。
【注释】
犍为城:即益州郡治所成都。牂牁路:指从牂河驿道至犍为城的道路,因在牂牁江畔而得名。空冢滩:泛指水边荒坟。贾客舟:指商贩的船只。夷歌铜鼓:以夷(少数民族)乐器演奏的音乐。不胜愁:无法抑制忧愁。
【赏析】
此诗作于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是诗人被流放夜郎途中路过犍为城的时事感怀之作。诗人当时的心情是忧郁、悲苦和无奈的。
“犍为城下夜泊闻夷歌”,首句开门见山,直陈其事。作者由长安出发,夜泊犍为城下,听夷歌,触景生情,遂有此作。
“犍为城下牂牁路”一句,写夜泊地点。犍为城是益州的治所,位于今天的四川省成都市附近,地处川西平原,是西南交通要冲。牂牁路则是通往南方的一条重要驿道,它连接着成都与南诏国,是古蜀人通往南方的主要道路之一。
“空冢滩西贾客舟”,第二句写夜泊所见。空冢滩,指的是水边荒坟,泛指荒凉之地。贾客舟,则是指商贩们的船只。在这里,“空”字用得极为传神,它既描绘了荒冢滩的荒凉景象,又暗合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
“此夜可怜江上月,夷歌铜鼓不胜愁”,第三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心境。“可怜”二字,表达了对月夜景色的惋惜之情;“不胜愁”三字,则透露出内心深深的忧愁。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夜泊的场景,通过对比的方式,将月光下的江面与荒冢滩上的贾客舟相映成趣,从而表现出内心的孤寂与忧愁。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让人不禁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