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军傍塞游,代马喷风秋。
老将垂金甲,阏支着锦裘。
雕戈蒙豹尾,红旆插狼头。
日暮天山下,鸣笳汉使愁。
【注释】:
- 蕃(fān)军傍塞游——蕃军指唐朝的吐蕃军队,他们沿着长城一带游玩。
- 代马喷风秋——代国(今山西、河北、河南等地)的战马在秋天里疾驰如风。
- 老将垂金甲——一位年高体衰的老将军身披金色盔甲。
- 阏支着锦裘——阏支是匈奴的王族,这里用来形容一个穿着华贵锦衣的人。
- 雕戈蒙豹尾——雕戈是古代一种兵器,蒙有豹皮尾巴,形容武器精美。
- 红旆插狼头——红旗插在狼头形状的旗帜上,形容旗帜鲜艳。
- 日暮天山下,鸣笳汉使愁——天山是位于今天新疆境内的一座大山,这里用来形容傍晚时分的景色;鸣笳是指吹响胡笳,汉使指的是来自汉朝的使者,因为这里是唐朝的地盘,所以这里的使者可能是唐朝人。
【赏析】:
这是一首咏边塞的诗,全诗以“蕃”字领起,写边疆的风光和边关将士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第一句“蕃军傍塞游”,描写蕃军沿着边塞游玩的情景;第二句“代马喷风秋”,写代国人骑着骏马奔驰在秋风中。这两句都是从视觉角度描绘边关的景象,突出了边关的辽阔。
第三句“老将垂金甲”,写一个年老的将军身披金色盔甲;第四句“阏支着锦裘”,用阏支这个典故来比喻一个穿着华丽服饰的人。这两联都是从侧面描写将士们的生活状态,突出了他们的威武和豪迈。
接下来五句分别从听觉、视觉两个方面来描绘边关的景象。第六句“雕戈蒙豹尾”,用雕戈来比喻精美的兵器;第七句“红旆插狼头”,用红旆来比喻鲜艳的旗帜。第八句“日暮天山下,鸣笳汉使愁”,写夕阳西下的时候,远处传来了阵阵胡人的笳声,让来自汉朝的使者感到忧心忡忡。这几句都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边关的景象,突出了边关的壮阔和悲凉。
最后一句“日暮天山下,鸣笳汉使愁”,以景结情,既写出了日暮时的景色,又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眷恋和忧虑之情。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充满了浓厚的边塞色彩,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