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荡去乡县,飘飖瞻节旄。
扬鞭发武威,落日至临洮。
主人未相识,客子心忉忉。
顾见征战归,始知士马豪。
戈鋋耀崖谷,声气如风涛。
隐轸戎旅间,功业竞相褒。
献状陈首级,飨军烹太牢。
俘囚驱面缚,长幼随颠毛。
毡裘何蒙茸,血食本膻臊。
汉将乃儿戏,秦人空自劳。
立马眺洪河,惊风吹白蒿。
云屯寒色苦,雪合群山高。
远戍际天末,边烽连贼壕。
我本江海游,逝将心利逃。
一朝感推荐,万里从英髦。
飞鸣盖殊伦,俯仰忝诸曹。
燕颔知有待,龙泉惟所操。
相士惭入幕,怀贤愿同袍。
清抡挥麈尾,乘酣持蟹螯。
此行岂易酬,深意方郁陶。
微效傥不遂,终然辞佩刀。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王之涣,他生活在公元六世纪。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自武威赴临洮谒大夫不及因书即事寄河西陇右幕下诸公” —— 从武威前往临洮拜访大夫却未能赶上,于是写诗寄给在河西、陇右幕府任职的诸位公卿。

  2. “浩荡去乡县,飘飖瞻节旄。扬鞭发武威,落日至临洮。” —— 浩大地向家乡告别,飘摇地观望着旌旗飘扬。扬起马鞭出发向武威,太阳落下时抵达临洮。

  3. “主人未相识,客子心忉忉。顾见征战归,始知士马豪。戈鋋耀崖谷,声气如风涛。隐轸戎旅间,功业竞相褒。献状陈首级,飨军烹太牢。俘囚驱面缚,长幼随颠毛。毡裘何蒙茸,血食本膻臊。汉将乃儿戏,秦人空自劳。” —— 主人家不认识我这位客人,我内心十分忧伤。回头看到战士们归来,才知道他们的英勇。兵器在阳光下闪耀,战场上的声音如同暴风骤雨。在战争间隙,功绩被赞誉。献上首级,犒赏军队,宰杀牲畜。俘虏们被迫低头,小孩跟着大人哭泣。毡帽和皮裘显得凌乱不堪,而食物本身是腥膻的味道。汉朝将领就像小孩子一样玩耍,而秦国人却白白辛苦了。

  4. “立马眺洪河,惊风吹白蒿。云屯寒色苦,雪合群山高。远戍际天末,边烽连贼壕。我本江海游,逝将心利逃。一朝感推荐,万里从英髦。飞鸣盖殊伦,俯仰忝诸曹。燕颔知有待,龙泉惟所操。相士惭入幕,怀贤愿同袍。清抡挥麈尾,乘酣持蟹螯。此行岂易酬,深意方郁陶。微效倘不遂,终然辞佩刀。” —— 骑马遥望洪河,寒风中吹起白蒿。乌云聚集寒冷的颜色,大雪覆盖群山。远处有戍守的士兵,烽火相连敌人壕沟边。我本是江海之人,现在决定追随你们。一旦得到举荐就会离开这里,远行到英雄之中去。飞翔鸣叫盖世无双,低头仰望愧对众位官员。燕颔骨表明我有才能等待施展,只有用龙泉来掌握命运。遇到贤才感到惭愧,希望和他们成为同事。挥动玉麈尾,酒兴正浓持蟹螯。此行不容易回报,心中郁郁难平。微小的功绩如果不成功,最终会辞去佩剑。

赏析:

王之涣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歌多描写边关风光以及将士的生活状况。此诗以第一人称叙述了自己从武威出发,到达临洮后的心情变化。

开头两句“自武威赴临洮谒大夫不及因书即事寄河西陇右幕下诸公”,表达了诗人从武威出发到临洮途中的心境。武威和临洮都是古代重要的边防城市,这里既是诗人生活的地方也是一个军事重镇。诗人通过这次行程抒发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旅途的寂寞也有对国家边疆安全的担忧。

第三至七句描述了诗人在武威和临洮之间的所见所感:“主人未相识,客子心忉忉”、“顾见征战归,始知士马豪”。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对于陌生环境的不适和对士兵的敬意。诗人通过观察和思考,逐渐领悟到了士兵们的勇敢和牺牲精神。“戈鋋耀崖谷,声气如风涛”则进一步强调了战场的景象和声音给人的冲击。

第八句转折到战争结束后的场景:“献状陈首级,飨军烹太牢。”这里诗人描述了自己为士兵们准备的牺牲品和庆祝胜利的方式。然而接下来的“俘囚驱面缚,长幼随颠毛”则展现了战后的悲惨景象和百姓的痛苦。

第九至十四句反映了诗人在边疆的感受:“毡裘何蒙茸,血食本膻臊”、“汉将乃儿戏,秦人空自劳”,这些句子透露出诗人对朝廷将领轻视边塞战事的态度感到失望,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士兵们艰苦生活的同情和理解。

最后几句表现了诗人对自身未来的期望:“我本江海游,逝将心利逃。”诗人表示自己虽然身处乱世,但仍然渴望自由和和平的生活。而结尾的“一朝感推荐,万里从英髦”则意味着诗人决定追随有才能的人,希望能有所作为。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它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也是一幅反映时代风貌的历史画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