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嗣位六载,吾宗刺桐川。
余来拜旌戟,诏下之明年。
是时春三月,绕郭花蝉联。
岚盘百万髻,上插黄金钿。
授以道士馆,置榻于东偏。
满院声碧树,空堂形老仙。
本性乐凝淡,及来更虚玄。
焚香礼真像,盥手披灵编。
新定山角角,乌龙独巉然。
除非净晴日,不见苍崖巅。
上有拿云峰,下有喷壑泉。
泉分数十汊,落处皆峥潺。
寒声入烂醉,聒破西窗眠。
支筇起独寻,只在墙东边。
呼童具畚锸,立凿莓苔穿。
灇淙一派堕,练带横斜牵。
乱石抛落落,寒流响溅溅。
狂奴七里濑,缩到疏楹前。
跳花泼半散,涌沫飞旋圆。
势束三峡挂,泻危孤磴悬。
曾闻瑶池溜,亦灌朱草田。
凫伯弄翠蕊,鸾雏舞丹烟。
凌风捩桂柂,隔雾驰犀船。
况当玄元家,尝著道德篇。
上善可比水,斯文参五千。
精灵若在此,肯恶微波传。

【译文】

先祖上位六年,我家在刺桐川。

我来拜谒时,诏书下发的第二年。

那时是春天三月,满城花如锦绣相连。

山峰如百万个发髻,上面插着黄金钿。

给我安排了道士馆,设在东偏。

满院都是碧树声,空堂形似老仙。

本性爱好清静淡泊,来到这里更显虚无玄妙。

焚香礼拜真像,洗手披读灵篇。

新定山角角,乌龙独巉然。

除非晴朗的晴天,不见苍崖巅。

山上有拿云峰,山下有喷壑泉。

泉水分出数十叉,落在处都是潺潺。

寒声入烂醉,聒破西窗户。

支筇起独寻,只在墙东边。

呼童具畚锸,立凿莓苔穿。

灇淙一派堕,练带横斜牵。

乱石抛落落,寒流响溅溅。

狂奴七里濑,缩到疏楹前。

跳花泼半散,涌沫飞旋圆。

势束三峡挂,泻危孤磴悬。

曾闻瑶池溜,亦灌朱草田。

凫伯弄翠蕊,鸾雏舞丹烟。

凌风捩桂柂,隔雾驰犀船。

况当玄元家,尝著道德篇。

上善可比水,斯文参五千。

精灵若在此,肯恶微波传。

【赏析】

《引泉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这首诗以咏叹的口吻,描绘出了瀑布的雄伟壮观和它那惊心动魄的力量。全诗语言生动活泼、清新自然、意境开阔,给人以强烈的艺术享受和美感体验。

“上嗣位六载,吾宗刺桐川。”此句为开篇。“六载”即指唐玄宗先天二年(713)李白从长安出发入蜀的时间,此时李白刚入蜀,不久就因得罪了高力士等人而离开蜀地,从此踏上了漫长的漂泊之路。这里说“上嗣位”,是指唐玄宗登帝后,李林甫任右相并专权,李白等一些有才华的人被排挤出朝廷,李白也因此失去了做官的机会,只得远离京城,开始了他长达十年的流浪生涯。“吾宗刺桐川”,指的是李白的故乡——四川江油县青莲乡(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据《唐书》记载:“李白,字太白,凉武昭王九世孙。……天宝初供奉翰林。……永王璘为节度南海,召入掌书记。”李白的诗歌多写于这一时期。

“余来拜旌戟,诏下之明年。”李白来到成都后,曾在玉局观居住过一段时间。当时,他的友人贺知章正在这裹担任道士,李白去玉局观拜访贺知章,贺知章见李白仪表非凡,就让他住进了观中的客房,并给他取了个号叫“谪仙人”。李白在这里度过了两年时间,期间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开元三年,李白离开成都,继续他的旅行生活。《上嗣位六载,吾宗刺桐川》是诗人在成都玉局观居住时所作。首联交代了诗人在成都的时间和地点。“吾宗”二字说明李白对家乡的眷念之情。“刺桐”是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一种乐器。“川”指四川。

“是时春三月,绕郭花蝉联。”此为第三联。“绕郭”即环绕整个城市。“花蝉联”指满城的桃花盛开,一片片粉红的花瓣像蝉翼一样连在一起。这两句描写出了成都春天的美丽景象。

第四联“岚盘百万髻,上插黄金钿”,写峨眉山的云雾缭绕,如同千万个发髻一般;山顶插满了黄色的花朵,犹如点缀在金色的发髻上的金饰。

第五联“授以道士馆,置榻于东偏”写李白给道士们安排了住所。李白是道士,但他并没有真正修道成仙,而是将道士馆作为自己暂时的住所。“置榻于东偏”指他在道士馆中找了个角落放了一张床。

第六联“满院声碧树,空堂形老仙”描写了诗人所见所闻的美景,满院子都是绿树的声音,空空的堂屋仿佛变成了一位老神仙。

第七联“本性乐凝淡,及来更虚玄”,写诗人来到这里后更加追求清静淡泊的生活。“本性乐凝淡”指李白本来就喜欢清静淡然的生活。“及来更虚玄”指来到这里后,他更注重精神境界的追求。

第八联“焚香礼真像,盥手披灵编”,写诗人烧香拜神,洗手诵读经典。“真像”指真身佛像,“灵编”指经卷。

第九联“新定山角角,乌龙独巉然”,写诗人看到的山峰奇特,一条乌龙独自盘曲。“新定山”指岷山。“巉然”指陡峭的样子。

第十联“除非净晴日,不见苍崖巅”,写只有在晴朗的日子里才能看到苍崖的顶峰。“苍崖”指青黑色的崖壁。

第十一联“上有拿云峰,下有喷壑泉”写山峰之上有一座拿云峰,下面有一道喷涌的山泉。“拿云峰”指云雾缭绕的山峰。“喷壑泉”指山谷中喷涌出的泉水。

第十二联“泉分数十汊,落处皆峥潺”,写泉水分成数十条小河流淌,流淌的地方都是水流湍急的声音。“潺”同“喧”,指水流声。“峥潺”指水流声非常急促的样子。

第十三联“寒声入烂醉,聒破西窗眠”,写寒气逼人的山泉声使人感到疲惫,甚至让人喝醉了酒都难以入睡。“聒”同“聒噪”。

第十四联“支筇起独寻,只在墙东边”写诗人拄着拐杖起来寻找,只找到了墙的东边。“筇”是一种竹枝制成的拐杖。

第十五联“呼童具畚锸,立凿莓苔穿”,写诗人招呼孩子准备工具开始挖洞,准备用来建房或者修路。“具畚锸”就是准备好锹锄一类的工具。

第十六联“灇淙一派堕,练带横斜牵”,写山涧中的水流分成数股,形成一幅幅美丽的景色。“灇淙”指水流激荡的样子。“练带”指水流曲折蜿蜒的样子。

第十七联“乱石抛落落,寒流响溅溅”,写乱石纷纷落下,寒流发出声响。“溅溅”形容水花四溅的景象。

第十八联“狂奴七里濑,缩到疏楹前”,写一个狂妄的人在七里濑游玩,结果被水流冲到近处的栏杆旁。“狂奴”指不拘小节、任性妄为的人。“缩到疏楹前”指被水流冲击到近处的栏杆旁边。

第十九联“跳花泼半散,涌沫飞旋圆”,写花朵在空中跳跃散落,水花飞溅四处飞旋。“泼半散”就是飞洒分散的意思。“涌沫飞旋圆”描述水花飞扬旋转的情景。

第二十联“势束三峡挂,泻危孤磴悬”,写瀑布的水流像绳索一样把峡谷束住,水流从高处跌落到悬崖上形成的阶梯悬挂在空中。“泻危孤磴悬”指水流从高高的悬崖上直泻下来,悬挂在那里像一座桥一样。

第二十一联“曾闻瑶池溜,亦灌朱草田”写诗人曾经听说瀑布的水来自瑶池,也曾灌溉过朱草田。“灌”是灌溉的意思。“朱草田”指红色的草地或者农田。

第二十二联“凫伯弄翠蕊,鸾雏舞丹烟”,写凫伯在玩弄翠绿色的荷花蕊,鸾雏在舞动着白色的烟雾。“弄翠蕊”“舞丹烟”指鸟儿在玩闹嬉戏的动作。这里的“鸾雏”指凤凰鸟的幼子或小鸟。

第二十三联“凌风捩桂柂,隔雾驰犀船”写风吹过来带动了桂花树枝桠摇曳不定,雾气弥漫中骑着犀牛般的船只疾速前进。“捩”是扭转的意思,“犀船”指用犀牛皮做成的船。

第二十四未联“况当玄元家,尝著道德篇”写诗人来到玄元家中,玄元的家就是道教的发源地——老子的家。“玄元家”指老子的家。“玄元家”指老子。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他曾经编写过《道德经》。“尝著道德篇”指他曾经写过关于道德的文章。

第二十五联“上善可比水,斯文参五千”写诗人认为上善之人就像水一样能滋养万物而不求回报,而文化修养也与水的润物细无声一样深远广大。“上善”指的是最高的善行,“比水”比喻最高尚的品质;“斯文”指学问、文化;“参五千”暗含孔子说过的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