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伊烦恼骨,合到清凉域。
暗得胡蝶身,幽期尽相识。
奈何有名氏,未列金闺籍。
翻惭丱顶童,得奉真如策。
云涛触风望,毫管和烟搦。
聊记梦中游,留之问禅客。

【注释】

纪梦游甘露寺:记叙了作者在梦中游览甘露寺的经过。

岂伊:难道,岂不是吗?

烦恼骨:烦恼苦痛的身体。

合到清凉域:应该到达清凉的境界。

暗得:暗中得到。

胡蝶身:蝴蝶的身子,指梦境。

幽期:幽深的心愿。

奈何:怎么。

有名氏:有名的姓氏。

金闺籍:金闺门,古代女子所住的内室门。这里借指科举考试,即“名”。

丱(zhuō)顶童:儿童,指年少时。

云涛触风望:乘着云涛之风遥望远方。

毫管和烟搦(nā):挥动笔管,像烟雾一样飘荡。

留之问禅客:留给那些出家当和尚的人。

【译文】

难道是烦恼痛苦的身体,应该到达清凉的境界。

暗中得到蝴蝶的身子,幽深的心愿全都相识。

怎么能有名姓,没有列入科举考试的名单里。

反而惭愧少年时期,能够受到佛教真谛的启迪。

乘着云涛之风,遥望远方,挥动笔管,像烟雾一样飘荡。

姑且记下梦中的漫游,留给那些出家当和尚的人。

【赏析】

本诗为记梦之作。首二句写梦中游历甘露寺时的心境感受;三、四句以梦境中与僧徒的问答作结,抒发了对佛理真谛的向往之情。

开头两句“岂伊烦恼骨,合到清凉域”,诗人用反诘的语气发问,表达了自己渴望摆脱烦恼的愿望,而这种愿望似乎只能在清凉的佛国才能实现。这两句既是诗人对自己内心的自我反思,也是他的一种理想追求。

接下来两句“暗得胡蝶身,幽期尽相识”,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他梦中游历的景象。在这里,蝴蝶成了诗人的象征。它代表着诗人的梦境,也象征着他内心深处的自由、宁静与超脱。而这一切,都是他渴望已久的。

“奈何有名氏,未列金闺籍”,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的无奈之情。他虽然心中有无数的梦想和期待,但却无法将这些转化为现实中的成就。他的名字虽然响亮,但却无法进入金闺门,这是对他的一种讽刺。然而,这也正体现了他对于名利的淡薄和对于精神追求的重视。

最后两句“翻惭丱(jīoú)顶童,得奉真如策”,则是诗人对于自己的一种自省与反思。他感到惭愧的是,自己还只是一个孩子,还未能够完全理解佛家的道理。然而,他又庆幸自己能够获得佛家的真谛,并得到了一本真如的法典。这些法典成为了他修行的工具和指导,使他能够在修行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本诗通过对梦境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佛理真谛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名利的看法和态度。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含蓄,意境深远而优美,堪称唐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