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旱鱼无泽,岁晏未曾腥鼎鬲。
今朝有客卖鲈鲂,手提见我长于尺。
呼儿舂取红莲米,轻重相当加十倍。
且作吴羹助早餐,饱卧晴檐曝寒背。
横戈负羽正纷纷,只用骁雄不用文。
争如晓夕讴吟样,好伴沧洲白鸟群。
注释:
- 江南春旱鱼无泽,岁晏未曾腥鼎鬲。:江南春天干旱,鱼没有水泽(泽,通“泻”,水聚集的地方),到了年终也没腥味的鼎和鬲(一种古代的烹饪器具)。
- 今朝有客卖鲈鲂,手提见我长于尺。:今天有人来卖鲈鱼和鲂鱼,他提着这些鱼给我看,它们的体长约一尺(古代以十寸为尺,一尺相当于一尺二寸左右)。
- 呼儿舂取红莲米,轻重相当加十倍。:叫儿子舂取了红莲米,分量很足,比平时多了十倍(这里的“倍”指数量上的增加,不是倍数)。
- 且作吴羹助早餐,饱卧晴檐曝寒背。:暂且做成吴地的美味羹汤,帮助早晨的早餐,吃饱后可以躺在晴朗的屋檐下晒着寒冷的背部(这里的“晴檐”、“寒背”都是形容生活的安逸)。
- 横戈负羽正纷纷,只用骁雄不用文。:横持弓箭、背着羽毛枪的人络绎不绝,只选用英勇善战的武人,不用文人(这里的“骁雄”指勇猛善战的人)。
- 争如晓夕讴吟样,好伴沧洲白鸟群。:与其在黎明傍晚吟唱,不如陪伴着沧洲的白鸟群(这里的“沧洲”指大海或湖泊中的沙洲,“白鸟群”可能是指白鹭之类的鸟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丰收的夏日,作者在欣赏丰收的喜悦的同时,也感叹着岁月的流转和人生的无常。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江南的鱼因为干旱而没有水泽,人们只能煮咸肉吃;鲈鲂鱼被拿来给主人品尝,它们的长度超过了一尺;红莲米被用来做羹汤,分量很大;人们吃饱喝足后,躺在屋檐下享受阳光的沐浴;最后诗人感慨道,只有那些英勇善战的人才会得到重用,而文人则不被重视。整首诗充满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