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春徂秋天弗雨,廉廉早稻才遮亩。
芒粒稀疏熟更轻,地与禾头不相拄。
我来愁筑心如堵,更听农夫夜深语。
凶年是物即为灾,百阵野凫千穴鼠。
平明抱杖入田中,十穗萧条九穗空。
敢言一岁囷仓实,不了如今朝暮舂。
天职谁司下民籍,苟有区区宜㭊㭊。
本作耕耘意若何,虫豸兼教食人食。
古者为邦须蓄积,鲁饥尚责如齐籴。
今之为政异当时,一任流离恣徵索。
平生幸遇华阳客,向日餐霞转肥白。
欲卖耕牛弃水田,移家且傍三茅宅。
【注释】
- 五歌:《诗经·周南》中的《关雎》、《葛覃》、《卷耳》、《采蘩》、《鹊巢》。《关雎》是一首情意深长的恋歌,《葛覃》描写了妇女采集葛草的劳动情景。
- 自春徂秋:从春天到秋季。
- 廉廉:稻苗初生的样子。
- 芒粒稀疏:指早稻成熟时的籽粒稀疏。
- 地与禾头不相拄:禾苗与地面接触不牢固,形容旱灾。
- 凶年:荒年。
- 百阵野凫:指野鸭被捕捉一空的情景。
- 十穗萧条九穗空:庄稼被收割后,只剩下几根空秆子。
- 囷仓:仓库。
- 朝暮舂:白天黑夜不停地舂米。
- 天职:天然的职责。
- 区区:微不足道。
- 古者为邦须蓄积:古人治理国家要有积蓄。
- 鲁饥:指春秋时鲁国有饥荒。
- 齐籴:齐国派人到鲁国去购买粮食。
- 今之为政异当时:现在的统治者和当时的国君不同。
- 流离:流离失所。
- 华阳客:指诸葛亮。
- 向日餐霞:以前常在山中吃云霞充饥,这里指隐居生活。
- 三茅宅:三茅山,位于今江西上饶市广丰区,传说黄帝曾在此炼丹。
【赏析】
《自春徂秋田舍壁记》,此诗写诗人在春末至秋初这段时间里,在乡间看到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农民遭受自然灾害、生活困苦的同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第一句“自春徂秋天弗雨”写出了春末到秋初这段时间里,气候多变、时晴时雨的特点;而第二句“廉廉早稻才遮亩”,则描绘了早稻生长茂盛的景象。两句之间构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农民辛勤付出的赞美和对自然灾害的担忧,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现实。
诗人以“我来愁筑心如堵”来表达自己内心对农民遭遇的无奈和同情。他看到农民们为了生计而愁苦不堪,内心充满了愧疚。同时,他也感叹农民们的坚韧和毅力,面对困境依然能够坚守自己的岗位。这一部分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深敬仰和感激之情。
第三句“更听农夫夜深语”,描绘了诗人深夜倾听农民们交谈的场景。他们诉说着自己遇到的困难和不幸,表达了对生活的渴望和对改变命运的期待。诗人被他们的真诚所打动,也感受到了农民们的痛苦和无奈。这部分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苦难生活的深切关注。
第四句“凶年是物即为灾”,揭示了农民们面临的困境。在荒年中,农作物无法收获,农民们的生活陷入了困顿。而第五句“百阵野凫千穴鼠”则生动地描述了农民们为了生计而不得不采取的措施。他们捕捉野鸭、挖鼠洞等,都是为了生存下去。这部分表达了农民们在面临困境时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平和农民的无助。
第六句“平明抱杖入田中”描绘了农民们清晨起身劳作的场景。他们手持工具,进入田间地头,开始了一天的辛勤工作。这部分表达了农民们勤劳朴实的品质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而第七句“十穗萧条九穗空”则形象地描述了农民们的收成状况。他们辛辛苦苦种下的庄稼却因为自然灾害而变得凋敝,甚至颗粒无收。这部分表达了农民们在面临困境时的无奈和辛酸。
第八句“敢言一岁囷仓实”表达了农民们对丰收的期盼。他们虽然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仍怀揣着希望,期待着能够有一个好的收成。然而,第九句“不了如今朝暮舂”却揭示了农民们的现实困境。由于灾害频发和战乱不断,他们每天需要不停地劳作,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这部分表达了农民们在艰难环境中的艰辛生活和社会动荡对他们的影响。第十句“天职谁司下民籍”则提出了疑问,为什么上天要降下这样的灾难给这些无辜的百姓?这是对当时社会不公和统治者腐败的质疑。
第十一句“苟有区区宜㭊㭊”表达了作者对于农民处境的同情和感慨。他认为农民们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保持着勤劳朴实的美德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而结尾一句“本作耕耘意若何”则是反问,表达了对农民耕作目的和意义的思考。他们为什么要耕种田地?是为了生存还是为了其他的目的?这些问题引发了读者的思考,也使得这首诗更加深刻和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