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国不堪旱,斯民生甚微。直至葭菼少,敢言鱼蟹肥。
我到荒村无食啖,对案又非梁谢览。况是乾苗结子疏,归时只得藜羹糁。

【注释】

水国:指江河湖海等水域地区。

不堪旱:不能耐久的干旱。

斯民:指百姓。

葭菼(jiātǎn):芦苇。

梁谢览(liǎng xiè lǎn):南朝梁人江淹,字文通,少有才名,后因作诗不工而自伤为“恨”所累,遂成痼疾,故称。梁代诗人谢灵运,世称谢客,他常以山水自适,与谢公相似。

藜羹糁(lí gēng sàn):用草茎和菜叶煮成的稀饭,藜即蓬蒿之一种,俗名藜藿、藜藿草,俗称蓬草。

【赏析】

此诗是作者到江南农村考察后写的一首七绝,反映了农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生活困境及其艰辛。诗的前两句写江南农民遭受旱灾的灾难;第三、四句描写了他们生活的艰苦;最后两句表现了农民的无奈。全诗语言平易通俗,但感情真挚深切,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

这首诗是作者到江南农村考察后写的一首七绝,反映了农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生活困境及其艰辛。前两句写江南农民遭受旱灾的灾难;第三、四句描写了他们生活的艰苦;最后两句表现了农民的无奈。全诗情感真挚、深切,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社会价值。

首联写江南农民遭受旱灾的灾难。“水国不堪旱”,是说连江河湖泊都不能忍受长期的干旱。这既表明旱情的严重程度,也说明江南地区农业对水源的依赖性很大。“斯民生甚微”,“斯民”指百姓;“生甚微”,意思是生计十分艰难,生存都很勉强。“直至葭菼少”,写到了芦苇和荻草都稀少,可见旱情之重。这两句是说连芦苇荻草这样的植物都不多了,说明旱灾已经很严重了,连一些植物都难以生存下去。“敢言鱼蟹肥”,写到了鱼蟹肥美,这是说鱼蟹都长得肥肥胖胖的。这里用一个反衬手法,写出了农民生活艰难的状况。“我到荒村无食啖”,是说自己来到荒村没有食物吃。“无食啖”就是没有食物的意思。“食啖”是吃饭的意思,“食啖”在这里是动词,表示“吃”。这句的意思是说我来到荒村就没有吃的。“对案又非梁谢览”,意思是说对着案桌的时候又不像梁朝谢灵运那样能够欣赏山水美景。“梁谢览”指梁朝的谢灵运,他是东晋著名的文学家、诗人、画家,他的诗歌、书法、绘画都有很高成就。“况是乾苗结子疏”,意思是说更何况是庄稼长出穗子之后,籽粒就变稀疏了。“乾苗结子”,指庄稼成熟后,种子结成粒状。“乾苗结子疏”就是说庄稼成熟之后,粒状的种子变得稀疏了。这两句是说粮食收成不好,颗粒无收。“归时只得藜羹糁”,是说回到家乡的时候只有野菜汤和菜根充饥。“藜羹糁”,是野菜汤和菜根的意思。“藜羹”,就是野菜汤的意思,“藜”是一种草本植物,其茎叶可以食用;“糁”是碎米或麦片,用来熬粥或做稀饭。“藜羹糁”就是用藜菜和麦片做成的粥。这两句写到了回家后只能靠野菜汤和菜根充饥。这两句是说回到家乡以后只能吃到野菜汤和菜根作为食物,这是多么艰苦的生活啊!

这首诗通过写江南农民的遭遇来反映社会现实,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剥削农民的残酷本质。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将丰收时的景象与灾年时的情景进行对照,突出灾年时农民生活的艰难困苦。同时,诗中还通过写农民的生活来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农民的同情。

这首诗通过对农民悲惨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疾苦命运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全诗语言通俗易懂,但感情真挚深切,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社会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