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遰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春。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迢遰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 注释: “迢遰”意味着漫长且遥远的道路,“三巴”泛指蜀地,古称“巴山道”,即今四川一带。“羁危”形容旅途的艰难和不安。整句描绘了行走在遥远而危险的巴山路上的孤寂与不安。
  • 赏析: 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巴山道路上的孤独和艰难,表达了对旅途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
  1.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春。
  • 注释: “乱山残雪”描绘了冬日里巴山被积雪覆盖的景象,而“孤烛异乡春”则表达了在这样的夜晚,只有一盏孤灯,显得格外冷清,也暗示了诗人身处他乡的孤独感。
  • 赏析: 此句通过对比自然景观的变化(雪中山脉)与人为的孤独(异乡无亲)来加强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
  1.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 注释: “骨肉”通常指的是家人或亲近的人。“僮仆”指仆人。“亲”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亲近、关怀。
  • 赏析: 诗人描述了由于长途跋涉,与亲朋好友的距离越来越远,转而更加依赖家中的僮仆。这反映了人在逆境中的依赖心理。
  1.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 注释: “漂泊”意味着四处流浪,没有固定居所。“岁华新”意指新的一年即将开始。
  • 赏析: 此句透露出诗人对于漂泊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希望。尽管生活充满挑战,但新的一年总是带来希望和重新开始的机会。

完整译文:

迢遥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春。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的艰辛、与亲人的距离以及时间的流转,展现了诗人在漂泊生活中的感受和心境。诗中的情感细腻而深刻,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是一首反映旅途辛酸和人生感慨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