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森疏倚梵台,昔人谁见此初栽。
故园未有偏堪恋,浮世如闲即合来。
天暝岂分苍翠色,岁寒应识栋梁材。
清阴可惜不驻得,归去暮城空首回。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寺庙时,看到寺中的古松百尺森疏,倚靠梵台,不禁发出感慨,写下了这首七绝。全诗通过写古松的生长、经历、感受,抒发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悟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诗句注释:
- 百尺森疏倚梵台:百尺高的松树,枝叶茂盛,仿佛靠在梵台(寺庙)上。
- 昔人谁见此初栽:以前的人谁能看见这些松树是从最初的种下开始生长的呢?
- 故园未有偏堪恋:旧日的家园没有偏袒可以留恋的地方。
- 浮世如闲即合来:世间就像闲暇一样,应该来了。
- 天暝岂分苍翠色:天色昏暗难道能分辨出苍翠的颜色吗?
- 岁寒应识栋梁材:在寒冷的岁月里,应该能够识别出栋梁之材。
- 清阴可惜不驻得:清凉的树荫可惜不能停留。
- 归去暮城空首回:回家的时候,暮色四合,城中已空无一人,只有空荡荡的街道和树木,显得格外凄凉。
译文:
百尺高耸的松树,枝叶茂盛,仿佛靠在梵台上。以前的人谁能看见这些松树是从最初的种下开始生长的呢?旧日的家园没有偏袒可以留恋的地方。世间就像闲暇一样,应该来了。天色昏暗难道能分辨出苍翠的颜色吗?在寒冷的岁月里,应该能够识别出栋梁之材。清凉的树荫可惜不能停留。回家的时候,暮色四合,城中已空无一人,只有空荡荡的街道和树木,显得格外凄凉。
赏析:
这首诗以百尺高耸的松树为画面,描绘出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诗人通过观察松树的生长过程,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悟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同时,通过对松树的描述,也反映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