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程曾未到,岐路拟何为。
返照行人急,荒郊去鸟迟。
春宵多旅梦,夏闰远秋期。
处处牵愁绪,无穷是柳丝。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要读懂诗的内容,然后结合诗句的意思进行赏析。本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中间两联共八句。“荆楚道中”即在荆州一带的路途中。

(1)

“前程曾未到”:前程还没有到达,指诗人的前途尚未可知。

(2)

“岐路拟何为”:歧路上应该做些什么呢?诗人此时正处在人生道路上的十字路口,不知道该向何处去。

(3)

“返照行人急”,太阳西下,余晖映照出行人匆匆赶路的情景;返照,傍晚时分夕阳的反射。

(4)

“荒郊去鸟迟”,“荒郊”指荒凉的郊外,指诗人所经过的荒无人烟的地方。

(5)

“春宵多旅梦”,“春宵”指春天晚上,旅途中的夜晚。

(6)

“夏闰远秋期”,“夏闰”指闰月,古代历法规定,闰月加在一年的最后一个月上。《礼记·王制》:“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是乎在。”所以《左传》说:“闰月吉日,君服美服御众,而加之以忠孝焉。”

(7)

“处处牵愁绪”,处处都牵动着诗人心中难以排解的忧愁。

(8)

“无穷是柳丝”,“无穷”指没有尽头,比喻思绪绵长无尽;柳丝,柳树的枝条。

赏析:

第一二句,写前途未卜,不知所之。“前路”“歧途”意皆同,但用词不同。“前”字给人以开阔、明亮之感,暗示前途广阔;“歧”字则给人以狭窄、迷茫之感,暗示前途渺茫。“拟何为”是说面对歧路,自己究竟该怎么办?这一句,既写出了诗人的迷惑,也表现出诗人的无奈与困惑。

第三四句,写日薄西山,行人匆匆,归鸟迟缓。“返照”是傍晚阳光照射,是诗人眼前所见。诗人由日落而想到人行匆匆,由人行而想到鸟飞缓慢,进而联想到人生道路,感慨颇多。

五六两句,写诗人在途中所见的景象。“孤城”指荒僻的小城或边远小镇,这里指作者当时所在的地方。“草暗”意为草丛昏暗,说明天色已晚,夜幕即将降临。“风急”,形容风大,使草丛摇曳不定。“行人”、“去鸟”,都是诗人所看到的景物,也是诗人此时心境的象征。

最后四句,写诗人对家乡的思念。“春宵”指的是春天的夜晚,“夏闰”是指夏历一年的最后一个月份——闰月。由于闰月的存在,使得夏季和秋季的日期有了重叠。“远”有遥远、久远之意。“处处”是说无处不、到处都,表明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绵绵不绝、无边无际。“柳丝”,指柳树的细长枝条。诗人把柳条比作自己的思乡之情,表现了他的羁旅之愁与思乡之情。

【答案】

歧路茫然;日薄西山,行人匆匆;草暗斜阳,鸟飞迟缓;春宵多梦,夏闰远秋;处处牵愁,无穷是柳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