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岩仙境清,行尽复重行。
若得闲无事,长来寄此生。
涧松闲易老,笼烛晚生明。
一宿泉声里,思乡梦不成。
【注释】
游南岳:游览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
入岩仙境清,行尽复重行:进入岩石山洞,仙境清新,走过尽头又回到起点。
若得闲无事,长来寄此生:如果能够悠闲无事,长久地在这里住下来。
涧松闲易老,笼烛晚生明:山涧松树在悠闲的时候很容易变老,夜晚点燃的蜡烛却能照亮黑暗。
一宿泉声里,思乡梦不成:在一个晚上,听着泉水的声音里,无法入睡,因为思乡之情而难以成眠。
【赏析】
这是一首游历名山古刹时所作咏叹诗。诗人以游人的身份,对所游之处进行了描绘和赞美。
开头两句说:“入岩仙境清,行尽复重行。”意思是说:进入山洞,洞中仙境十分清幽,走了一段路之后又走回来,表示了诗人对于这种仙境的喜爱和留恋。
接着两句为:“若得闲无事,长来寄此生。”意思是说:如果可以有闲暇,就不必急着回去,可以在这个地方多待一段时间。这两句话表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归隐田园的愿望,反映了诗人追求自由自在的闲适生活的理想。
“涧松闲易老”,写涧中的松树在悠闲的时候很容易变老。松树是耐久之木,但这里用“闲易老”来形容,可见诗人对此并不感到惊讶,而是觉得松树的衰老是一种必然现象。
“笼烛晚生明”,意思是说:在夜里点上蜡烛,虽然昏暗,但是仍然能够照亮黑暗的地方。这一句表达了诗人不畏黑暗、敢于探索的精神。
最后两句为:“一宿泉声里,思乡梦不成。”意思是说:一个晚上在泉声中度过,无法入睡,因此无法梦见家乡。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感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远离故乡的无奈。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山水景色、表达诗人情感的诗歌。通过对南岳衡山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由自在的生活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