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怀古动悲歌,鹳雀今无野燕过。
树隔五陵秋色早,水连三晋夕阳多。
渔人遗火成寒烧,牧笛吹风起夜波。
十载重来值摇落,天涯归计欲如何。

【注释】

题河中鹳雀楼:在山西永济县西。鹳雀楼,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中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句。

高楼怀古动悲歌:指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感慨历史变迁,引起对往事的追忆而吟咏出悲歌。

鹳雀今无野燕过:指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感叹如今鹳雀楼上已没有当年迁徙的野燕了。

树隔五陵秋色早,水连三晋夕阳多:指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感叹如今秋天景色已经早早地来临,而且水天相接,夕阳西下的景象更加常见。

渔人遗火成寒烧,牧笛吹风起夜波:指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感叹渔人留下余火,使夜晚的河水也像被点燃一样发出寒冷的燃烧声。

十载重来值摇落,天涯归计欲如何:指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感叹经过十年的漂泊,如今又回到了故乡,但不知家乡的亲人会如何看待他的归来呢?

【赏析】

此诗是王之涣登临鹳雀楼所作,抒发了作者怀古伤今、羁旅思乡之情。首联写登高怀古,慨叹世事沧桑;颔联写时序推移,感叹时光飞逝;颈联用典写渔人之遗火与牧人之吹笛,渲染出一种冷落凄凉的氛围。最后二句以设问形式收束全篇,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联“高楼怀古动悲歌”,是说登上高楼,面对古代遗迹,不由得引发怀古之情,并因此产生悲歌之声。“悲歌”二字,表明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悲凉的,因为他看到眼前景物,不禁想起了历史上的往事。这里的“高楼”既是指眼前的鹳雀楼,也是泛指那些曾经出现过的历史遗迹。

颔联“鹳雀今无野燕过”,是说鹳雀楼上如今已经不再有昔日那翩翩起舞的野燕了。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鹳雀楼上的景色变化,还暗含着诗人对于历史的感慨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通过“无野燕过”这一细节,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无奈和感慨。

颈联“树隔五陵秋色早,水连三晋夕阳多”,则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来描写鹳雀楼上的景色。这里的“五陵”指的是西安附近的五座帝王陵墓所在地,象征着历史的辉煌和荣耀;而“三晋”则是指今天的山西地区,代表着当地的文化风情。诗人通过对这两座地方的描述,既展现了它们的自然风光,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它们所代表的历史的敬仰。

尾联“渔人遗火成寒烧,牧笛吹风起夜波”,则是通过描绘渔人留下的余火以及牧人吹奏的笛子声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冷清的氛围。这里的“渔人遗火”和“牧笛吹风”都是典型的意象,它们分别代表了渔民和牧民的生活状态。而“寒烧”和“夜波”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宁静而冷清的氛围。

末联“十载重来值摇落,天涯归计欲如何”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反映。这里的“摇落”一词既表示季节的变换,也隐喻了人生的变迁。诗人在这十年的时间里经历了许多事情,现在又要回到故乡,但他却不知道家乡的人会怎么看待他的归来。这种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无奈和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