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第三顶,茅宇依双松。
杳杳欲至天,云梯升几重。
莹魄澄玉虚,以求鸾鹤踪。
逶迤非天人,执节乘赤龙。
旁映白日光,缥缈轻霞容。
孤辉上烟雾,馀影明心胸。
愿与黄麒麟,欲飞而莫从。
因寂清万象,轻云自中峰。
山暝学栖鸟,月来随暗蛩。
寻空静馀响,袅袅云溪钟。
【译文】
第三峰,西山的第三座山峰,茅屋依偎在双松树旁。
它遥接天际,云雾缭绕如登云梯。
明月高悬,照亮了整个天穹,寻找鸾鹤的踪迹。
它蜿蜒曲折,仿佛不属于人间,却持节乘赤龙。
旁边照射白日光,缥缈轻霞容。
孤辉升上烟雾中,馀影映照着心胸。
愿与黄麒麟共飞翔,却又无法随从。
寂静清澄万象生,轻云自中峰飘荡。
山暝学栖鸟,月来随暗蛩。
寻空余音静,袅袅云溪钟声。
【赏析】
《第三峰》,唐代诗人贾岛所作,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第三峰之景,后四句抒情。
第一二句:“西山第三顶,茅宇依双松。” 第三峰是西山西面的一座山峰,有“一峰当关”之美誉。诗人登上山顶,看到一座茅屋倚靠两棵松树,这是诗人的临时居所。“依”字写出了茅屋的简陋和诗人的艰辛,“双松”点出环境清幽。
第三四句:“杳杳欲至天,云梯升几重?” 这句诗描绘的是第三峰的高耸入云。“杳杳欲至天”,形容山峰高耸入云,好像要到达天界一样。“云梯”则形象地比喻了山路的崎岖。“几重”,指几段路,表现了诗人攀登的艰难。
第五六句:“莹魄澄玉虚,以求鸾鹤踪。” 这里的“莹魄”指的是月亮的光芒,“澄玉虚”形容月光清澈如玉,“求鸾鹤踪”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超脱的追求。这里既描绘了夜景,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向往。
第七八句:“逶迤非天人,执节乘赤龙。”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第三峰不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但诗人仍然执着地追求着自己心中的信仰。“执节”指的是持有节操,“乘赤龙”则是比喻诗人的精神追求如同赤色神龙一般飞腾。
第九十句:“旁映白日光,缥缈轻霞容。” 这句诗描绘的是第三峰周围的景色,阳光照射下来,形成了一道美丽的光柱,让人感到一种神秘而又美丽的感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欣赏和赞美。
十一二句:“孤辉上烟雾,馀影明心胸。” 这里的“孤辉”指的是第三峰发出的光辉,照亮了周围的雾气和烟雾。“馀影”则是指这些光线在空气中形成的阴影,投射在诗人的心上。通过这些描写,展现了第三峰的美丽和壮观。
十三十四句:“愿与黄麒麟,欲飞而莫从。”“黄麒麟”是古人传说中的祥瑞之物,这里用来象征诗人的理想和抱负。然而,尽管有这样的愿望,却似乎总是难以实现。这种无奈和失落感通过诗句得以表达出来。
十五六句:“因寂清万象,轻云自中峰。” 这里的意思是说,因为第三峰的宁静和清澈,周围的一切都显得异常清新。同时,还暗示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和谐世界的向往。
十七八句:“山暝学栖鸟,月来随暗蛩。” 这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黄昏时分,山上的鸟儿开始休息,而月亮也悄悄地爬上来了。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的感受。
九句:“寻空余音静,袅袅云溪钟。” 这句诗描绘了一种宁静的夜晚景象。在寂静的夜空下,只有偶尔传来的钟声打破了这片宁静。这种声音虽然微弱,但却显得格外清晰和悠扬。通过这样的描写,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于夜晚的热爱和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