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为轻舟,落日西山际。
常随去帆影,远接长天势。
物象归馀清,林峦分夕丽。
亭亭碧流暗,日入孤霞继。
渚日远阴映,湖云尚明霁。
林昏楚色来,岸远荆门闭。
至夜转清迥,萧萧北风厉。
沙边雁鹭泊,宿处蒹葭蔽。
圆月逗前浦,孤琴又摇曳。
泠然夜遂深,白露沾人袂。
【赏析】
此诗写诗人行舟湖上夜宿,观景闻风的所感。
首联“一身为轻舟,落日西山际”,点明时间是傍晚。诗人身系小舟,正从西面山脚下驶过,夕阳已沉到西山那边了。“一身”两字,说明诗人是独自一人,孤帆一桨向湖心荡漾开去,这景象十分动人,很富于诗意。
颔联“常随去帆影,远接长天势”,进一步写景。诗人看到,那船帆在夕阳下的影子常常随着湖水移动,而船尾却能远远地伸进天际,形成一种与天空相接、水天相连的气势。“物象归馀清,林峦分夕丽。”颈联紧承上句写夜景。此时,夕阳已经落下,余晖散尽,万物显得格外清晰:湖水清澈如镜,倒映着天光;林子苍翠欲滴,把傍晚的光辉分成几份,每一份都分外美丽。“亭亭碧流暗,日入孤霞继”,这是一幅美丽的晚照图。“亭亭”状流水之姿;“碧流”喻湖水之色;“暗”字写出水面的幽深莫测;“孤霞继”指残阳如血。
五、六两句“渚日远阴映,湖云尚明霁”,写岸边景色。夕阳已沉人水底,只有几点残阳在水中闪动,映出长长的影子,在岸边留下斑斑点点的阴影。“渚日远”,指远处的洲渚上;“阴映”,指夕阳的光影;“明霁”即晴空万里。
以下八句,写诗人在船上的感受和所见。
“林昏楚色来,岸远荆门闭”,写暮色降临,一片漆黑。楚国在今湖北中部及湖南北部一带,这里借以表示天色已晚。“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乃与范目俱亡入江中,船渡荆门山。”这里泛指远方的山峡。
“至夜转清迥,萧萧北风厉”,写夜间的情景。“夜转清迥”,指夜空高旷,星光明亮。“萧萧北风厉”形容北风吹来的声响很大。“北风厉”,劲风猛烈。
“沙边雁鹭泊,宿处蒹葭蔽”,写停船时的景象。诗人泊舟的地方,沙边有成群的大雁停息,湖边有茂密的芦苇丛生。“宿处”指停船之所。《楚辞·招魂》云:“灵怀其无仪兮,被薜荔之以为衣。”“蒹葭”即芦苇。
“圆月逗前浦,孤琴又摇曳”,点题。月光照射到江面上,使船头的小洲也洒上了银辉。这时,船上又响起了悠扬的古琴声,它随着波涛起伏,时隐时现。
末联两句“泠然夜遂深,白露沾人袂”,“泠然”指琴声清脆悦耳。秋夜渐深,寒气袭来,诗人不禁打了个寒战。他披上衣服,抬头望去,只见皎洁的月光从云缝里漏下来,洒在水面上,波纹闪闪发光。一阵微风吹来,水波荡漾,好像无数珍珠在滚动。诗人不禁想起了唐代诗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白露沾人袂”,指秋霜已降至身上。
这首诗写景抒情兼而有之,意境优美,语言流畅,富有民歌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