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籁远愔愔,秦楼夜思深。
碧空人已去,沧海凤难寻。
杳妙和云绝,依微向水沉。
还将九成意,高阁伫芳音。
这首诗的原文是:
清籁远愔愔,秦楼夜思深。
碧空人已去,沧海凤难寻。
杳妙和云绝,依微向水沉。
还将九成意,高阁伫芳音。
注释
- 箫:一种古老的中国乐器,常用于音乐表演或诗歌、散文中的意境营造。
- 清籁:这里指箫声,即吹奏箫所产生的声音。
- 远愔愔:形容箫声悠扬,深远而寂静。
- 秦楼:古代建筑,多建于皇宫或贵族府邸,代表富贵与奢华。
- 夜思:夜晚的思念之情。
- 碧空人已去:指天空广阔无边,象征着人的离去或生命的无常。
- 沧海凤难寻:沧海(大海),凤凰(传说中的神鸟)难以寻觅,比喻难以寻找的理想或目标。
- 杳妙和云绝:形容箫声与天籁之音相互交织,形成美妙至极的境界。
- 依微:微妙,细微。
- 向水沉:指箫声随着水流的流动逐渐消逝。
- 九成意:指诗的主旨,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
- 高阁伫芳音:站在高楼上静静聆听这美妙的箫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夜晚的场景,用箫的声音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心境。诗中“清籁远愔愔”,“秦楼夜思深”,描绘了深夜时分,诗人在秦楼中沉思的场景。箫声悠扬深远,仿佛与夜空融为一体,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碧空人已去,沧海凤难寻”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这里的“碧空”和“沧海”分别代表了广阔的天空和无尽的大海,象征着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
“杳妙和云绝”一句,形容箫声与天籁之音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这种境界既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精湛技艺,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最后两句“还将九成意,高阁伫芳音”,则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和执着。他认为诗歌是一种高尚的艺术形式,应该用心去创作,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同时,他也希望自己的诗歌能像美妙的箫声一样,给听众带来愉悦和启示。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夜晚的场景,用箫的声音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心境,展现了他对艺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