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嵬海西镇,灵迹传万古。
群峰日来朝,累累孙侍祖。
三茅即拳石,二室犹块土。
傍洞窟神仙,中岩宅龙虎。
名从乾取象,位与坤作辅。
鸾鹤自相群,前人空若瞽。
巉巉割秋碧,娲女徒巧补。
视听出尘埃,处高心渐苦。
才登招手石,肘底笑天姥。
仰看华盖尖,赤日云上午。
奔雷撼深谷,下见山脚雨。
回首望四明,矗若城一堵。
昏晨邈千态,恐动非自主。
控鹄大梦中,坐觉身栩栩。
东溟子时月,却孕元化母。
彭蠡不盈杯,浙江微辨缕。
石梁屹横架,万仞青壁竖。
却瞰赤城颠,势来如刀弩。
盘松国清道,九里天莫睹。
穹崇上攒三,突兀傍耸五。
空崖绝凡路,痴立麋与麈。
邈峻极天门,觑深窥地户。
金庭路非远,徒步将欲举。
身乐道家流,惇儒若一矩。
行寻白云叟,礼象登峻宇。
佛窟绕杉岚,仙坛半榛莽。

【注释】

崔嵬:高峻。海西镇:山名。灵迹:神话传说中神仙的足迹,指神迹或仙踪。群峰:众山峰。来朝:朝拜。累累:众多。孙侍祖:孙子辈侍奉老前辈。拳石:拳头大的石头。二室:指道教中的上清宫、太素宫。块土:大块的泥土。傍洞窟:在洞窟旁边。神仙:道家所崇拜的长生不死者。中岩宅龙虎:中岩石壁有龙虎之状。名从乾取象,位与坤作辅:名称和方位都从天干地支中取象,天干地支是古代对时间的一种划分,其中“乾”代表天,“坤”代表地,所以此处指的是山的名称和位置。鸾鹤自相群:鸾鸟和鹤鸟自由自在地成群结队。前人空若瞽:以前的人像盲者一样什么也看不见。巉巉:陡峭的样子。割秋碧:割破秋天的碧绿。娲女:传说中的女神。巧补:用精巧的手工艺补缀修补。视听出尘埃:耳朵能听到声音,眼睛能看到尘埃。处高心渐苦:处在高处,心情渐渐感到苦闷。才登招手石,肘底笑天姥:刚刚登上了招手石,就听到了天姥山的声音。华盖尖:即天台山的华顶峰。赤日云上午:太阳照红天空,云雾缭绕。奔雷撼深谷,下见山脚雨:疾风迅雷震撼山谷,山谷中出现下雨的景色。回首望四明,矗若城一堵:回头望着远处的四明山,它矗立着如同一座城墙。昏晨邈千态,恐动非自主:黄昏时分的景象万千,恐怕是不由自主的,这里指天色的变化多端。控鹄大梦中,坐觉身栩栩:像控制天鹅那样在梦中飞翔,醒来时感觉自己栩栩如生。东溟子时月,却孕元化母:东海里子时明月,孕育着天地万物的母亲。彭蠡不盈杯,浙江微辨缕:鄱阳湖不够装一杯的水,浙江水细得像一缕丝。石梁屹横架,万仞青壁竖:石桥高高耸立,万丈高的青色崖壁矗立着。却瞰赤城颠,势来如刀弩:远眺赤城的高峰,势如刀劈弩射一般迅猛。盘松国清道,九里天莫睹:盘曲生长的松树遍布国清寺道路两旁,九里的路,看不到天光。穹崇上攒三,突兀傍耸五:高耸入云,周围聚集着三座山峰(天柱峰),旁边又耸起五座山峰(望海峰)。空崖绝凡路,痴立麋与麈:《庄子·逍遥游》中说,北海有一种动物叫麋(麋鹿),南方有一种动物叫麈(鹿),它们都能行走自如。这里形容自己站在高耸的崖壁上,看着麋鹿和鹿这两种动物在悬崖边徘徊走动。邈峻极天门,觑深窥地户:遥远的高山顶端,俯瞰深邃的大地缝隙。金庭路非远,徒步将欲举:金庭之路并不遥远,步行就能到达。身乐道家流,惇儒若一矩:身体快乐地从事道家修行,学问渊博,儒家修养就像一条直线。行寻白云叟,礼象登峻宇:寻找白云叟,以礼节对待他。佛窟绕杉岚,仙坛半榛莽:佛教庙宇环绕着山间云雾,仙人祭坛一半被草木覆盖。

【赏析】

此诗为唐代诗人李白游览浙江天台山所作的一首七绝组诗。全诗共二十八句,分为八首,每一首诗都有其独特的内容、主题以及风格,但它们之间又有联系,共同构成一首完整而丰富的诗歌作品。

第一首写山的高峻、神奇、神秘;第二首写山的雄伟、壮观、险峻;第三首写山的美丽、秀丽、幽静;第四首写山的高深莫测、变幻无常;第五首写山的奇特景观;第六首写山的神秘莫测;第七首写山的壮丽、雄伟;第八首写山的自然、和谐美。

这首诗以山为主题,通过描绘天台山的各种景象,展示了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卷。同时,诗人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来描绘山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山中,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