碣馆英灵在,瑶山美谥尊。
剪桐悲曩戏,攻玉怆新恩。
宫仗传驰道,朝衣送国门。
千秋谷门外,明月照西园。

惠文太子挽歌二首

碣馆英灵在,瑶山美谥尊。

剪桐悲曩戏,攻玉怆新恩。

宫仗传驰道,朝衣送国门。

千秋谷门外,明月照西园。

注释:

  1. 英灵:这里指死去的惠文太子。
  2. 剪桐:古代音乐中的一种乐器名,用桐木制作。这里指为太子举行葬礼时的音乐表演。
  3. 攻玉:古代一种雕刻玉器的方法,比喻雕刻精细。这里用来形容对太子的哀悼和怀念之情。
  4. 宫仗:皇宫中的仪仗队。这里指护送太子灵柩的队伍。
  5. 朝衣:古代官员上朝时穿的礼服。这里指皇帝为太子举行的丧礼仪式。
  6. 千秋谷门: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指太子的墓地。
  7. 明月:这里指月光,寓意哀思如月般明亮。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悼念已故的太子而作的挽歌。诗中描绘了太子去世后的哀荣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太子的深切缅怀之情。

首句“碣馆英灵在”,直接点明了太子的离世,同时也表现了其英明的形象和崇高的地位。接下来,作者通过“瑶山美谥尊”两句,进一步赞美了太子生前的美好事迹和高尚品质,以及人们对他的尊敬和怀念之情。

第三句“剪桐悲曩戏”,诗人回忆了与太子一起度过的欢乐时光,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离世的悲痛之情。这里的“剪桐”,指的是太子生前喜欢的乐器——桐木琴,象征着他对音乐的喜爱和才华。

第四句“攻玉怆新恩”,“攻玉”在这里既指雕刻玉器的技巧,也暗指太子的才德。同时,“新恩”表达了人们对于太子离去后,无人能继承其才华和德行的遗憾和哀叹。

第五句“宫仗传驰道”,描述了皇家仪仗队护送太子灵柩的场景,展现了皇家对太子的尊重和哀悼。

第六句“朝衣送国门”,则是指皇帝为太子举行的隆重丧礼仪式,表达了对太子的敬意和怀念。

最后一句“千秋谷门外,明月照西园”,则是诗人对于太子墓地的描写,以及他在人们心中的永恒形象。这里的“千秋”和“明月”都寓意着时间的流转和永恒的记忆,表达了人们对太子的无尽怀念和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