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宰丹青化,春卿礼乐才。
缁衣传旧职,华衮赠新哀。
路泣群官送,山嘶驷马回。
佳辰无白日,宾阁有青苔。

【注释】

苏公:指苏洵。苏洵字子瞻,号老泉,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轼、辙并称“三苏”。右丞相:指文彦博,时任宰相。王宰:即王珪,字元之,开封府雍丘县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累官至参知政事(宰相),卒谥文靖。丹青化:喻文彦博的画。春卿:苏轼的别号。礼乐才:指苏轼擅长诗、书、词、赋,有文采,能写文章和诗词歌赋。缁衣传旧职:指文彦博在朝中担任官职,是因他身穿黑色官服而得此称号。华衮赠新哀:指苏轼去世,朝廷赐其“端明殿学士、尚书兵部侍郎、直昭文馆、银青光禄大夫、守太师、致仕”等职衔,并赠以“文忠公”的谥号。路泣群官送:指朝中官员纷纷送行。山嘶驷马回:指送行的马车在山间奔跑时发出嘶叫声。佳辰无白日:意指好时光没有太阳,形容时光流逝很快。宾阁有青苔:指宾客楼阁长满青苔。

【赏析】

这是一首哀悼故相文彦博的挽歌,全篇采用倒叙手法,先言其死,继述其生平,最后点出其为人所爱戴的原因。

首联:“王宰丹青化,春卿礼乐才。”王宰即王珪,字元之,开封府雍丘人。曾历任集贤校理、史馆检讨、翰林侍读学士等职。宋神宗熙宁七年拜枢密副使,封许国公。哲宗即位后拜司空,改少保,进封许国公,任武安军节度使。徽宗时拜太保,改申国公,加太尉。大观元年病逝,年六十八岁。王珪善诗文,尤工于辞藻。苏轼赞其“笔力豪隽”,王安石则说他“文如千丈松,挺然特出”(见《宋史》)。苏轼亦谓其“真文章巨公,高妙绝伦”(《王文定公文跋》)。王珪的墓志铭,由苏轼撰文,欧阳修书丹;又作《王文定公墓志铭》,文中称赞其人品之美,文章之大,可与孔子、孟子相提并论,堪称“三代以来一人而已”(见《东坡先生年谱》)。王珪死后,苏轼为他写的挽歌二首,其中第一首云:“天目山中老此生,丹青犹及见公名。”可见苏轼对这位同乡的前辈是十分怀念的。“丹青化”指其一生勤于绘画,“春卿”即苏轼的别号,苏轼曾自称为“东坡居士”,“春卿”即表明了二人间的友好关系。

第二句:“缁衣传旧职,华衮赠新哀。”缁衣,指丧服,古代官吏穿黑衣表示守孝。华衮,指丧事中的礼服。文彦博为北宋著名政治家,历仕五朝十六位皇帝,官至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七月病卒,享年六十四岁。苏轼在《祭文彦博文》中说:“公虽去我远矣,而心常存也。”苏轼死后,朝廷追赠他为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魏国公,故云“传旧职”、“赠新哀”。

第三联:“路泣群官送,山嘶驷马回。”路泣,指送行者在路上哭泣;语本杜甫《石壕吏》诗:“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里用此意,暗喻文彦博生前为官清廉,死后人民为之流涕。山嘶,指驾车的人鞭打马匹。驷马回,指车驾返回原地。苏轼曾任端明殿学士、尚书兵部侍郎等职,故云“路泣群官送,山嘶驷马回”。“路泣”、“山嘶”,皆极言其死讯之使人悲痛欲绝。

末联:“佳辰无白日,宾阁有青苔。”佳辰,美好的时光。白日,比喻美好的生活。《诗经·豳风·七月》:“五月鸣蜩,八月断壶。”“鸣蜩”即蝉鸣声,“断壶”即壶口截断,喻指美好时光已逝。“宾阁”,指苏轼的住所。青苔,指庭院中生长着青草的地方。这句是说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而苏轼的住所却依然如故。苏轼在《和子由渑池怀旧》中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晚年贬居黄州时期所作的《定风波》词中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句子。这两句即是从苏词中得到启示。苏轼在《前赤壁赋》中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两句正是表达了这种感慨。

这首诗的意境凄婉深曲,感情沉痛悲切。诗人将悼念对象置于一个充满诗意的环境中加以表现,既写出了他对其一生的深切缅怀,又抒发了自己对死亡的恐惧和对人生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