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山东声价远,曾将顺策佐嫖姚。
赋来诗句无闲语,老去官班未在朝。
身屈只闻词客说,家贫多见野僧招。
独从书阁归时晚,春水渠边看柳条。
【注释】
山东:泛指北方。
曾:曾经。
顺策:良策。
嫖姚:古代名将,这里以之代称秘书。
赋来:指王秘书的诗赋。
闲语:多余的话语,即多余的词语。
老去:年老退居。
官班:官职等级。
屈:受委屈。
词客:诗人。
家贫:家境贫寒。
野僧:寺庙里的和尚。
书阁:藏书的地方。
独从:独自从。
书阁归时晚:独自从书阁回家的时候很晚。
春水渠边看柳条:站在春天的水渠边观看杨柳。
【赏析】
这是一首赠诗,写王秘书的才学和为人,以及作者对王秘书的赞美之情。
诗的前四句为第一段,主要写王秘书声价远扬,才华出众,官位高升;后四句为第二段,主要写他的仕途不如意,受人排挤,生活贫困,孤独寂寞。两相对照,突出了王秘书的才情与不幸遭遇。
首联先点明“在北”,再写“声价远”,两句中连用了两个地名,一南一北,一东一西,极富变化,极富地理空间的广阔感与深远感,同时,也显示了王秘书的声名远播,影响极大。
颔联“赋来无闲语”是说王秘书的诗歌文辞华美、内容充实,没有多余的话。“老去官班未在朝”则说明他虽然老了,却仍然没有回到朝廷做官。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进一步凸显了王秘书的才华出众、官运亨通、功成名就,同时也暗示了他晚年未能得到重用的原因(官场排挤)。
颈联“身屈只闻词客说”与“家贫多见野僧招”两句,既表现了王秘书的清高孤傲和不慕荣利的性格,也揭示了他晚年的困苦处境。他之所以受到排挤,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过于清高孤傲,不愿同流合污。而他的家贫,又与他的性格有关,因为他不愿意同流合污,所以在官场上难以获得地位,只能过着贫寒的生活,过着隐居山林的生活。这两联诗既表达了诗人对王秘书的崇敬之情,也流露出诗人自己的无奈与辛酸。
结尾两句“独从书阁归时晚,春水渠边看柳条”,既是对全诗主题的总结,也是对王秘书一生的评价。“独从书阁归时晚”既表明了王秘书的孤独与清高,也暗示了他的仕途艰难;而“春水渠边看柳条”则形象地描绘了王秘书身处山水之间,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体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映衬的手法,展现了王秘书的才华与不幸,表达了诗人对王秘书的敬仰之情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